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一条线把中国分成了两个世界)

/ 0评 / 0

中国南北地理分界限(一条线把中国分成了两个世界)

中国领土上,有一条看不见的线,你不必定知道它,它却可能影响过你的生涯。

这条线北起黑龙江省黑河,一路向着西南延长,直至云南腾冲。1935年,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胡焕庸通过数万个数据一点一点在地图上探索出这条线。那时他是从人口的角度看这条线的——线的西北方向,是“大漠长河孤烟”,占中华民国领土面积的64%,却仅有4%的人口;而线的另一头,是“小桥流水人家”,仅有36%的领土,却集合着另外的96%的人口……

那是一条清楚的、几乎骤然就从熙熙攘攘变得人烟稀疏的分界限,就好像从南到北的中国人,在接近这条线时会心识到什么,于是不约而同停滞了向外迁徙的步伐。

这让胡焕庸忍不住在论文中感慨:“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

我们先来看几张有趣的地图

QQ即时在线人数地图

春运期间的百度迁徙地图

阿里菜鸟的物流预警雷达

三张地图,都是互联网时期的产物

却隐隐展示出一条80年前画下的线

“胡焕庸线”,也叫“黑河-腾冲线”

沧海桑田,唯独这条线没变

中国地图从“海棠叶”变成了“雄鸡”

分割线两侧的面积比较改为57%:43%

中国人口从“四万万”变成了13亿

而人口比较,只移动了1.8%

三线建设、上山下乡、改造开放

在它面前都是“小打小闹”

懂得中国的一切经济现实

都要从这条岿然不动的线开端

成因

中学时期,我们都学到过

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议论”

当时我们批评它

疏忽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的确,中华文化最信任“人定胜天”

(连西高东低的地形都是共工撞出来的)

我们建造了三峡与天路

实现了南水北折衷西气东输

然而胡焕庸线一巴掌把你我打回现实

所谓人定胜天,不过是顺应自然而已

中国地形分为三大阶梯

地势相对平坦的第三级阶梯

与太行山区、关中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共同组成了胡焕庸线的东南一侧

这可不是偶合

不仅是地形

胡焕庸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也颇吻合

这是中国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限

也是古时游牧与农耕文明的分界限

当然,这条线不是自古就有

秦汉时期,西北人口比例远高于现在

然而宋元之际的一次全球气象突变转变了一切

西北地域气温下降,雨水减少

全国人口从此向东南一侧集合

并随着农业发展稳固增加

胡焕庸线逐渐成型,直至如今

影响

关于胡焕庸线

其实地理与历史都是老生常谈

我们真正要关注的是

这条线在如今意味着什么?

首先,GDP比较上

胡焕庸线西北一侧

贡献了中国GDP的4.3%

东南一侧则贡献了95.7%

一边人口多,一边资源多

回归到这个比例

倒也不算让人意外

其次,它是路网的分界限

也是教导资源的分界限

还是雾霾的分界限

*《2013年中国环境状态公报》是最后一次宣布此散布图

也是景致名胜的分界限

一切就是这么神奇,如今,中国依旧有94%的人(原创版权www.isoyu.com)口居住在胡焕庸线的东南面;96%的国度级景致名胜区也在这一面。


实际上,不仅仅中国有“胡焕庸线”,其他国度也有相似的一条线:

先看看大洋彼岸的美国。同样是NASA的夜晚灯光图,美国事这样。

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的人口密度散布,与NASA灯光图比较,就能发明美国的“胡焕庸线”。

美国的人口密度分割线是一个不规矩的U型线。

算上阿拉斯加、夏威夷及其它的一些海外领地,U型线内外的面积大约为50%对50%,人口比例为14%:86%,GDP比例约为11%:89%。虽然比例没有中国的悬殊,但仍然有地区散布不均的情形。

美国U型线也和“胡焕庸线”相似,与美国的地形、降雨量分割线根本吻合。美国人口重要散布在东、西海岸、五大湖沿岸、密西西比平原和南部德州、佛州,避开了中西部地势较高的落基山脉和科迪勒拉山脉。

自然地理分割线影响了美国人的定居和迁徙。

下图是基于通勤人士路线和频率作出的美国重要大都市圈散布图,U型线内外大都市的比例为15%:85%。

美国大都市通勤线束图(起源:journals.plos.org)

通过U型线,我们也能大概找出美国经济较发达、人口浓密的地域。重要集中在东部“新英格百思特网兰”地域,南部德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西部华盛顿州到加州沿岸,还有五大湖区。

再看看欧洲第一强国——德国。他们是否存在较显著的地理分割线?

与中美不同,德国的“胡焕庸线”更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二战战败后的德国,被“冷战”东西方阵营分区占据,形成东德和西德。而处于东德全境之内的柏林,也被分为东柏林和西柏林(下图右侧),分属东、西德国土。

当年东、西德的分界限,也为今日德国的人文地理分界限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当年分割东、西柏林的柏林墙,2021-09-28 对柏林的影响仍存在。

两德统一25周年之际,德国《时期周报》发表文章《被分割的国度》,充足反应了德国当前的地理分割线和“前东、西德”如今的现实差别。

下图是柏林夜晚灯光图,参照上图中东西柏林的分界限,可以看到西柏林目前的繁荣水平仍然百思特网高于东柏林。

再看人均可安排收入(单位:千欧元)。整体上,前西德地域的收入程度显著高于前东德,收入分界限几乎和前东西德的分界限完整吻合。

在农业方面(用农场面积表现,单位:公顷),可以看到前东德地域农业占比显著高于西德,也表明西德的工业化和服务业更发达。

还有个有趣的指标:每万人的房车拥有数。下图显示,前东德地域除了柏林周边,整体的房车拥有数都低于西德。要知道,热衷度假的欧洲人以为房车旅行是度假的主要方法之一,他们爱把车开到公园、营地里,在房车里住上几天。

“冷战”过去了26年,两德统一也已28年,但前东德地域除了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等少数城市,其他地域仍和西德的生涯程度差距较大。

前西德与东德的面积比例为7:3,而GDP比例为8.75:1.25。两地伟大的经济悬殊,使大部分的外国投资仍倾向选择西德地域。

还有一些高纬度国度的人口、城市散布与温度息息相干。

加拿大由于北方太冷,其超过90%的加拿大人口居住在距离美国边疆250公里以内的南部地域,因此加国的“胡焕庸线”也大致位于此线邻近。

加拿大人口密度散布(起源:www.pinterest.com)

上图右上角的温莎-魁北克走廊,是加拿大人口最浓密的处所,包含最大城市多伦多、首都渥太华、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这里也与美国很近、地处五大湖区,与美国的人口散布情形相似。

同样,加拿大绝大多数的经济运动也发生在南部与美国交界的地域。多伦多、蒙特利尔、温哥华都是移民和投资者热衷的城市。

另一个怕冷而全国人民都爱住南部的国度,就是北极熊俄罗斯了。

俄罗斯的“胡焕庸线”是一条近似斜线,根本分割了俄罗斯的欧、亚地域和南部地域。俄罗斯欧洲部分人口,就占了全国的75%。

也因此,俄罗斯的大城市如莫斯科、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堡、新西伯利亚等,都位于该线的左下方。而线的右边,广袤的西伯利亚只零碎的涌现几个人口较密集的集合地。

再来看看海外投资第二大热点国度——澳大利亚。

澳洲地广人稀,其“胡焕庸线”可以大致用一条分割东西部的直线来表现。澳洲大部分人口位于直线以东,重要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等城市。线的西部只有零碎的城市。

澳大利亚人口密度(起源:www.researchgate.net)

懂得过澳洲自然环境的人,自然知道这与澳洲地形有关。澳洲超过70%的国土是沙漠,而真正合适居住的国土约为20%。这样看来,澳洲的人地散布,似乎比中国更不均匀。

澳大利亚沙漠散布(起源:www.ikonet.com)

日本的“胡焕庸线”,则是一个倾斜的矩形。矩形内的关东平原(东京)、浓尾平原(名古屋)、近畿平原(大阪、京都、神户)、濑户内海沿岸和九州岛的福冈,是日本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本州岛的三大平原、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避开了日本的重要火山地带,形成众多地势平缓的海港城市。而这一矩形分割线内的GDP占日本总GDP约八成。

矩形内的东京、名古屋、大阪也就成为经济最发达的大城市和外国人投资最热衷的城市。而举办以外的地域人口外流现象严重,几乎都向东京都、大阪京都神户、福冈等地流入。

日本地形图(起源:www.tcgs.tc.edu.tw)

再看意见国的人口分割线。

法国事典范的一城独大(首都)型,相似的还有西班牙。

大巴黎都会区(下图圈内)的人口就占全法国人口的20%,GDP占全法国近40%。

难怪在法国小说中,大家经常看到“巴黎人”和“外省人”的差别了。

法国人口密度(起源:法国统计局)

最后看全球的人口散布。

世界的“胡焕庸线”可以较简略粗鲁的概括为“深V地带”,该地带内的西欧、印度、中国事世界人口最浓密的处所。当然,还有美国、埃及北部、西非、巴西东南岸、东南亚爪哇等人口集合地。

世界人口密度(起源:www.cartograf.fr)

最后一张图,我们不划分割线,大家感受一下全球人口范围和密度最大的都市圈,重要包含:

亚洲: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曼谷欧洲:伦敦、巴黎北美: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南美: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布宜诺斯艾利斯

世界人口密度及大都市圈散布(起源:www.cartograf.fr)

整体来看,全球人口散布情形可以参照一百多年前,麦金德提出的“世界岛”理论,他也是陆权说的提出者。他的理论是地缘政治学的核心学说。

麦金德以为,亚欧大陆(有时也包括非洲)实际是完全的大陆,其人口占全球人口的75%,自然资源占地球的50%。谁掌握了东欧-中亚广袤的中心肠带,就掌握了这个“世界岛”,随之也就掌握了世界。

除此之外,美洲大陆(南北美)、大洋洲仅为次中心和次大陆,其主要性无法与“世界岛”相比。

世界各国的地理分界限始于自然地理分割线,重要包含地形、降水量、温度分割线。这一点,中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均有这种特点。

自然地理分割线会影响人类的迁徙,人口密度散布根本也与自然地理分割线吻合,从而进一步形成人文分割线。这也就发生了经济运动、都市圈、通勤等一切人类运动。各国的人口散布情形也显示,人口在地区上的分配不均是正常现象。

人口集合的处所,就发生了财富。整体来看,人口集合地形成的大城市,都是该国经济发达地域,如日本的东京、大阪,美国的纽约、洛杉矶、芝加哥,欧洲的伦敦、巴黎等。

人口的迁入对于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起决议性作用。因此,懂得人口散布情形至关主要。也正因为此,东亚、东南亚、西欧、北美也成了投资者们最热衷的目标地。

其中,西欧和北美经济发达、制度成熟,而东亚和东南亚新兴国度众多、经济发展快,都是值得大家关注的投资地点。

对全球和重要国度的人口散布有了整体概念,便能懂得哪里经济更活泼、有活气。

人多了,对于住房的需求会增长;人多了,人们的花费需求就会水涨船高。

总之,人多的处所更容易发生财富。


知识一次涨到底,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中国的其他几条主要地理分界限:

01:中国南北方地理分界限:秦岭—淮河线

秦岭—淮河线是中国(特殊是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限,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法,还是地理风貌或是人民的生涯习俗,都有显著的不同。

作为中国地理中的一个主要地理概念,目前已知的最早阐述是有名地理学家张相文提出的。

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就像一堵“挡风墙”阻拦冬季冷空气南下,拦阻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别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象变更,人文景观、生涯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限。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伟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接壤处罚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长,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长至湖百思特网北省郧县。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宽大,气概磅礴,蔚为壮观。

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又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山”。

秦岭东边的淮河是中国的一条大河,全长1252公里,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境内的桐柏山。值得一提的是,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点的差别不如秦岭南北的差别显著,在很大水平上淮河作为南北分界限提出重要是根据其地理分区的意义。

在由张相文发表于1908年的《新撰地文学》中的185页记录:“北带: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动物多驯驴良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植物多枳、榆、檀、梨、栗、柿、葡萄。”

这就是张先生对我国北方的描写。所谓“南界”,就是南北分界限。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阐述。

在张相文的文集《南园丛稿》之中,收录了张相文在1924年发表的《佛学地理志》一文,已明白提到了秦岭—淮河分中国为南北。文章对中国进行了如下描写:他首先把中国分成六大部。对这六部他是这样写的:“曰本部、曰蒙古、曰满洲、曰新疆、曰西藏、曰青海。本部之地,或称禹域,亦曰汉土。……就自然形势,分南北中三带述之。北带,即黄河流域。南凭北岭、淮水……”

说到淮河,他说:“唯淮水发源于北岭之支麓。实继北岭之正干,而为南北之界限。”

依据后面的描写而知张相文文中的北岭就是今日之秦岭(看来那时人们还没有把那片山地通称为秦岭),为什么称之为北岭,可能是为了与南方的南岭相对。

02:中国地势阶梯界限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限: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限: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03:中国地形界限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限: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限: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限: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限: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限: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限: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限: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限: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限: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限: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限:淮河。

04:中国重要水系界限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限: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拟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05:三大自然区界限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限: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限: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限: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06:行政区界限

(1)南疆与北疆的界限(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限):天山。

(2)湖北与重庆的界限:巫山。

(3)福建与江西的界限:武夷山。

(4)广东与湖南的界限:南岭。

(5)西藏与新疆的界限:昆仑山脉。

(6)甘肃与青海的界限:祁连山脉。

(7)四川与陕西的界限:大巴山脉。

07:大海的分界限

1、渤海与黄海的分界限:以老铁山角、庙岛群岛与蓬莱角连线为界。

2、黄海与东海的分界限:以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与济州岛的西南角的连线为界。

3、东海与南海的分界限:南澳岛经台湾浅滩至台湾岛南端鹅銮鼻的连线为界。

如果不须要这么准确的话,也可以记个大致的地位:

1、渤海与黄海的分界限: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顶端连线为界。

2、黄海与东海的分界限:长江口北岸为界。

3、东海与南海的分界限:台湾岛南端和闽粤两省接壤处的连线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