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铁观音的历史发展

/ 0评 / 0

福建安溪铁观音的历史久远,据《安溪县志》记载:福建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兴于明清,盛于当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有“龙凤名区”、“闽南茶都”之美誉,2021-09-28 我们就来介绍下福建铁观音的历史发展。

福建铁观音的历史发展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要产区。安溪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山峦重叠,树木众多,云雾缭绕,四季山峦秀丽,适宜茶树生长。而且经过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培育出了一系列改良茶树。目前,我国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丹、本山、大闸蟹、大冶乌龙、湄潭都是我国知名的良种,因此安溪被誉为“良种茶宝库”。在众多的茶叶品种中,铁观音品质最好,最有名。

传说:“魏朔”与“王朔”并存

据考,安溪制茶始于唐末。当时《翰林学士汉武》中有一句诗:“古崖满智,民乐为茶歌。”明代安溪茶业以饮茶、种茶、泡茶为特征,遍布全县,迅速发展成为农村的一大产业。明朝崇祯十三年左右,安溪茶农受到茶树枝条压在土里能生根发芽的启发,创造了茶树全株分层繁殖法。这一创造使安溪成为中国茶树无性繁殖的发源地。

明末清初,安溪茶农创造了乌龙茶。黄丹、本山、佛手柑、大闸蟹、湄潭、大冶乌龙等一大批优秀茶叶品种的发现,将安溪茶业推向了发展的巅峰阶段。但真正确立安溪“中国名茶之乡”地位的,是铁观音的出现。清朝时,安溪茶农发现了名茶铁观音。

关于铁观音的诞生,有两个传说。

一个是“魏说”。根据传说,西平(今西平镇严嵩村)尧阳县松林头的老茶农印伟,勤奋种植茶叶,信奉观音。一天晚上,在睡觉的时候,印伟梦见她带着锄头出去了,走到一条小溪边。她在石头的缝隙里发现了一棵茶树。她试图探身摘下它,但被狗叫声吵醒了。第二天,印伟沿着梦想的道路,在一个石坑的缝隙中找到了一棵茶树,并把它移植到家里,精心培育。因为所谓“观音抱其梦”,所以茶被命名为“铁观音”。

第二,“王说”。《王朔》的主人公是清朝的王世郎,他的天性是采集珍奇的花草。他和印伟都是尧阳人,一个是尧阳松林的首领,一个是尧阳南燕人,相距不远。据相关传说,乾隆元年春,施琅辞别南轩,在层状石漠园中发现了异茶,并将其移植。收成品,香醇。乾隆六年,脱方宝调内廷。干龙溪饮,观其貌,名铁观音。

两个传说都流传了近300年,但两个起源之间的竞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激烈。作为“王朔”的第十三代传人,巴马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丽这样认为:找到安溪铁观音的确切产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安溪铁观音是在“卫说”和“王说”的纷争中发展起来的,两个传说的传人,凭借着傲人的家世,成为了安溪最好的茶商。

复苏:铁观音放开茶叶收购

20世纪上半叶,安溪茶业的发展处于停滞阶段,茶叶出口减少,许多茶馆倒闭,大型茶园荒芜。当时流传着一首民歌:“你为什么珍惜金枝玉叶?观音不如豆叶。没人打听茶市,把茶树砍了当柴烧。”

20世纪下半叶,安溪茶业逐渐复苏。在当时的条件下,茶叶的销售模式是“统购统销”,茶叶收购站人手不足,过于繁忙。而且当时安溪茶的产量远远超过销量,尤其是出口茶被专业公司垄断,很多茶由于进出口权的原因,在经营过程中搁浅。

没有足够的销售渠道成了当时茶农心中的痛。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85年左右。那一年,当放开茶(原创www.isoyu.com版权)叶收购的规定出台时,新加坡、日本和香港的茶商蜂拥而至。那一年,安溪虎丘乡开始接触日本厂家,卖给日本绿茶。“半个月卖了60吨绿茶,赚了不少钱。”当时的虎丘副县长陈水根回忆说:“当时,走低成本路线赚取了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差价。从此,很多茶农开始自觉使用这些销售渠道。”

事实上,在1985年之前,就有茶农开始尝试经营自己的“古茶马道”,也有村民从汕头到香港卖茶。

当时,茶叶出口经常从汕头中转到香港。华府茶的主人高金典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个时期的一些故事。高二的时候,他和哥哥叔叔挑了一把茶叶去度假。风尘仆仆的人先走到安溪县,再从安溪坐大巴到漳州,一天,再从漳州坐大巴到广东南阳,再到汕头,两天。“我一到那个地方,就有茶客在等着。他们接过茶,抓起就谈价钱。他们同意直接装运茶叶。在这样的几天里,一个人可以赚一个10元左右的钱。”他说。

王赛茶叶:铁观音茶叶价格上涨

此后,铁观音以其独特的魅力,价格一路攀升,从1985年的1斤到20元,再到1990年的1斤100元。

1992年,印伟的第九代传人魏跃德借了一万多元在村里办了一个茶坊王赛。这是安溪茶农独家举办的第一次王赛茶会。邀请专家张天福、李东水评论,轰动一时,汕头等地商家闻讯赶来。这一事件促使优质茶叶的价格比普通茶叶高出五倍以上。次年11月,“王赛茶”走出安溪,首次在泉州举办。500克茶叶的拍卖价格为1万元。

安溪举办的王赛茶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包括海峡对岸的台湾省地区。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十年来,安溪有台商创办的茶叶相关企业29家,总投资数亿元。

追溯两地“茶缘”的历史,记者发现,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安溪农村农民就开始开垦台湾省,选择与安溪相似的山水、地形、地貌的地方,开辟茶叶种植。清嘉庆三年,大量安溪人迁居台湾省,带来了安溪的茶苗和茶俗。清咸丰五年,安溪人林凤池率先将乌龙茶引入台湾省,种植在台湾省丁咚山区。据说这是台湾省东鼎乌龙茶的原产地。

安溪西平人王奕程进一步改进了从家乡台湾传下来的乌龙茶生产工艺,创造了台湾产茶,并在台北县茶区大力提倡和传授这一技术。清光绪年间,安溪付梅村的张二淼、张二干兄弟将家乡的铁观音茶苗引进台湾,并在木栅区张虎山成功种植。从此木栅铁观音名声大噪,逐渐发展成为台湾省铁观音主产区。

台湾省茶商的到来不仅带来了资金、设备和技术,也带来了新的理念和管理模式,对安溪茶叶生产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台资茶企进入安溪后,安溪茶农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既能种出好茶,又能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如今,茶农的生产经营逐渐向产品多样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