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用药?(宝宝发热到底该如何用药?)

/ 0评 / 0

儿童发热用药(宝宝到底该怎么吃药?)

发烧在婴儿中很常见,但对父母来说,它总是痛苦的。

如何使用退烧药?

某月龄可以用什么药?

最大剂量是多少?

什么条件下是最好的应用?

如何判断舒适度?

.......

近日,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呼吸病学分会等学术机构组织相关专家撰写了《小儿发热对症治疗中合理使用解热镇痛药的专家共鸣》,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重新定义。

用药和护理会更清楚。

发烧不是一种“疾病”

许多人认为发烧和咳嗽也是疾病,就像感冒一样。

所以宝宝一发烧,家长就想赶紧退烧。只要体温正常,就证明病治好了。

但事实上,发烧只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是人体调动免疫系统抵抗疾病的一种症状。

比如感冒、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都会显示发烧的症状。

发烧不是为了“撤退”

烧到38℃,烧得厉害。快点给宝宝吃点退烧药!

只要体温下降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为什么体温降不下来?

体温可以作为唯一的用药标准吗?退烧药的应用是为了降低体温吗?

我们一直都错了。

发热只是一种生理机制,并不会导致疾病恶化或神经系统受损,也就是说体温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没有直接关系,降温治疗并不能降低温病的死亡率。

退烧药的应用对于通过技术资源网络提高宝宝的舒适度很重要,而不仅仅是降低体温。技术资源网络

体温不能作为用药的唯一参考标准,宝宝的舒适度也很重要。

中国2016版《中国0-5岁儿童不明原因急性发热的循证诊疗指南》建议,当儿童2个月以上,体温≥38.2℃,或发热引起不适、抑郁时,应使用退烧药。

如果> 2个月的宝宝能量状态良好,可以在39℃下连续检查。如果能量状况不好,需要在38℃下服药。

对于< 2个月大且体温> 38℃的宝宝,建议积极就医。

如何检查宝宝的舒适度?

重要的是从宝宝的精力、情绪、饮食、运动等维度推荐这种方法:新生儿疼痛不适量表。

当宝宝在2、3分内开始出现症状时,可以考虑给宝宝吃药。

如何用药?

目前国内外推荐婴儿最安全的退烧药只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其用法如下:

特别提醒:

1.肝功能异常伴发热时可使用布洛芬。

2.肾功能中度以上异常损害或肾功能不全伴发热的儿童禁用布洛芬,必要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3.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患儿的解热镇痛治疗不宜使用布洛芬,必要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4.当出血性疾病患儿伴有发热时,要权衡利弊。必要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等对凝血疗效影响不大的药物。

5.川崎病急性期使用大剂量阿司匹林抗炎治疗,不需要其他解热镇痛药物。

6.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物禁用于G6PD病患儿。

一般退热药物应用30~60分钟后体温会开始下降。家长不要心急,短时间内不要反复用药。同一种配料必须分开4小时以上!

然而,药物治疗只是用来缓解婴儿的舒适。要想让宝宝彻底好起来,找准病因,根据病因治疗才是关键。

用药注意事项

1.不建议使用这些药物。

安乃近、乙酰水杨酸、布他松、氧布他松、消炎痛、阿司匹林(克感敏、优三痛、曲通片、安痛定)、赖氨酸阿司匹林、尼美舒利(瑞智清、尼美舒利颗粒)、氨基比林等。

2.不建议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联合或交替应用。

这两种药物都属于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和退热的作用。虽然联合应用,降低体温的效果会更好,但并不能提高宝宝的舒适度。

最重要的是,两者结合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如果两种药物交替使用,给药的不准确性也可能增加。

但如果宝宝服药后4小时内没有发烧或复发,并伴有精力不佳的情况,可以考虑换另一种成分的药物。

然而,这只是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能因为急躁焦虑而给宝宝交替服药或加大剂量,这对宝宝疾病的恢复没有任何作用。

3.不建议退烧药与含退烧药的复方感冒药合用。

其实这两种药物的组合就是重复用药。如果药物过量,就有肝脏和肾脏受损的风险。例如,小儿扑热息痛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果这两种药物一起使用,有用药过量的风险。

4.2个月以下的婴儿和新生儿禁止使用退烧药。

而且新生儿和婴儿的肝肾功能发育并不完善。对于较大的婴儿和成人来说,非甾体抗炎药的转化和排泄相对较慢。药物蓄积易引起肝肾损害,甚至不可逆的组织变性死亡。

对于2个月以下的宝宝,我们前面也提到,如果体温高于38℃,一定要及时去医院。

5.特殊情况下的用药

这部分的内容比较复杂。今天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情况,比如热性惊厥、接种疫苗后退热治疗等。

热性惊厥:目前有证据表明,技术资源网显示,退热药不能阻止热性惊厥的发作。热性惊厥或癫痫的婴儿发热时,只需按照上述强调的原则处理即可。

接种后:目前不建议接种后预防性应用退烧药,因为预防性应用退烧药可能会降低免疫反应和疫苗接种的后果。但是如果出现发热,退烧药要按照我们讲过的基本原则来治疗。

n这些物理退热方法不可取。

最常用的退烧药是酒精擦和退热贴。

过度、大规模地应用物理方法给身体降温,如用酒精揉搓,会使人体通过增强发热(寒战)和进一步减少散热(皮肤毛细血管受压,肌肉受压立即起鸡皮疙瘩)来克服物理降温的效果。

意思是适得其反,这种方法也可能加重宝宝的不适。

此外,酒精挥发后,会通过肺泡膜接受,也可能通过皮肤接受,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中毒。

所以不推荐这种方法!

现在很受妈妈们欢迎的退热贴,其实是一种物理性的局部退烧药。

从商家介绍来看,退热贴的基本原理是聚合物水凝胶中的水蒸气挥发,从而带走热量达到降温效果。

这种后果也可以用冷敷毛巾来实现。退热贴只是为了让宝宝更舒服,并不能达到降温的目的。

从想降温的层面来说,不建议应用。

但是如果宝宝用了之后感觉舒服,没有过敏,那就可以用了。

但是不要在宝宝刚开始手脚忽冷忽热的时候涂。这个时候宝宝的体温在上升,但是使用会让宝宝感觉不舒服。宝宝手脚发烫的时候贴一下就可以了。

除了这两种,不建议用冷水灌肠、冷水揉等方法。

目前国家指南中提到的物理退热的效果其实并不好,不能作为平时的退热技巧。

除了吃药,你不就是看着宝宝受苦吗?

事实上,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护理方法来提高宝宝的舒适度,例如:

给宝宝额头涂温水。

温水浴

少穿衣服。

使用风扇或其他方法降低室内温度。

如果手脚冰凉,说明体温要升高了。这时候,建议戴上盖子,而不是给孩子擦拭。

当宝宝手脚发烫时,就说明体温已经到了顶峰。这时候可以给宝宝擦擦,洗个澡,减减盖。

当宝宝发烧时,你应该及时去医院。

1.3个月以下儿童有发热迹象,尤其是腋温超过38℃时。

2.孩子每天发烧39℃以上三天以上。

3.发烧后,孩子看起来很糟糕,虚弱,不安或无精打采。

结束:

其实宝宝发烧也没那么可怕。父母不需要过度焦虑,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密切检查婴儿的状况非常重要。

在药物应用中,临床上应遵循5R原则,即正确的患者、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正确的时间、正确的途径。

同样,家长在家里自己吃药时也要严格谨慎,不管是给药的时机(舒适度、年龄、体温),给什么药,给多少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