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大学生就业数据调查及分析)

/ 0评 / 0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大学生就业数据调查及分析)

就业吧发布2020湖南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疫情下近8成大学生通过网络找工作;

仍有4成应届毕业生待业;

84%不能接受月工资5000元以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稳定就业作为重要目标,明确提出,要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同时,报告亦提到,加强对重点群体就业的支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874万人,不仅规模最大,而且相比2019年增加40万人,增幅是2012年以来的最大值。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再加上突发的疫情,使国内很多行业遭遇沉重打击,同时加重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 为及时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为政府决策和高校就业提供更丰富有效的信息,中人社传媒旗下就业吧于5月25日-6月3日发起了一项大范围的网络问卷调查活动。 本次调查包括省内外50余所高职院校及相关行业人员,共回收有效问卷2605份。调查不仅追踪了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工作满意度、专业对口度、薪酬等情况,且对毕业生的升学、出国、创业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是对2020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统计分析节选。

“慢就业”者增多,4成应届毕业生未找到工作

调查显示,今年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中,高达77.7%的毕业生选择“入市”就业。相较往年,选择继续学习或者创业的学生比例出现回落,两者比例都不足2%。选择参加机关事业单位考试的比例为3.7%,较往年有所增多。

关于毕业生目前的状态,37.7%的受访者已找到工作,40%的受访者正在求职。在没有找到工作的受访者中,22%的人表示想找一个工资高、事情少、离家近的工作太难;38%的人认为自己有能力,但是找不到想要的工作;40%的人选择了“慢就业”,即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

对比受访者的学历发现,高职/大专学历的受访者未找到工作的比例最高,为51.24%。相反,学历高的毕业生已找到工作的比例更高,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受访者已找到工作的比例最高,达62.5%;超5成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受访者已找到工作;近5成本科受访者的工作已有着落。不同专业之间的已就业比例、未就业比例差异不大。医学、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找到工作的受访者较多,艺术学、管理学、工学、哲学暂未找到工作的受访者较多。

调查显示,总的来说,目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渐趋明朗,近4成受访者已找到工作,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还有4成受访者暂未找到工作。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建议仍未就业的毕业生尽早树立职业理想,形成相对明确的职业规划,这样未来的发展才会更顺畅。

疫情导致普遍的毕业担忧和烦恼

最后一学期既是毕业生查缺补漏的宝贵时机,也是进行毕业论文及简历设计的关键时期。然而,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www.isoyu.com原创版权)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打乱了毕业生的学习与写作计划,也对其毕业安排和实践带来了较大挑战和难度,进而让他们普遍对今年的就业形势感到担忧。

调查显示,74%的毕业生认为,疫情影响到了学习和求职计划;64.1%的人对就业感到担忧和烦恼,表示今年的就业形势严峻;只有22.3%的毕业生对就业感到满意或者认为正常。

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上,不同学历的受访者间差异化明显。博士生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硕士生和本科生,专科生的满意度最低。此外,学校类型之间也存在差异: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原211”(包括“原985”)高校,再次是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满意度最低。

调查显示,疫情对毕业生学习带来的影响涉及众多方面,应在国家相关部门指导下,依靠学校、老师和毕业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来克服。对学校来说,需要摸查毕业生的论文完成情况以及遇到的具体困难,提供针对性线上服务,并对受疫情影响而难以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适当延迟答辩与毕业时间。对毕业生而言,建议在择业上可以将目光投向一些新兴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少的行业及因疫情而产生新发展机遇的行业,避开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

超8成大学生觉得线上找工作靠谱

相比有些萎靡的线下招聘,以网络为主要渠道的百思特网线上招聘则显得颇为热闹。受疫情影响,超过85%的大学生求职由线下转为线上。

从大学生求职途径的选择看,有54.4%的毕业生通过关注湖南人才网求职,有40.6%的通过关注BOSS直聘求职,18.2%通过关注智联招聘求职;有16.6%关注就业吧求职,15.5%通过关注湘就业求职,49.8%的人认为线上招聘活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帮助,其中分别有33.4%、27%、24.7%、53.3%、27.9%的受访者,通过“百企送万岗就业吧”“职等你来就业同行”“湖南省医药卫生云招聘”“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第七届大中城市招聘”等线上活动投送求职简历。

线上招聘最大程度上突破了时空限制。受疫情影响,部分面试官也采取了居家办公模式,线上面试这种形式可以让5到8名处于不同空间的面试官同时面试一位求职者。

调查显示,网络招聘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和完善,以其方便快捷、招聘求职成本实惠、招聘无区域限制、招聘信息量大、招聘效果佳等优点,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和求职者尤其是高校毕业生的青睐。

95后更青睐教育工作,8成想去国企

调查显示,在2020年高校毕业生从事和打算从事的职业中,教学人员位居榜首;其次是行政办公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经济业务人员、公务员、文学艺术、科研人员、IT从业人员、金融业务人员、新闻出版、法律专业人员。与90后相比,95后毕业生从事教育、行政办公、企业管理的人更多。而与一线城市相比,95后毕业生从事金融服务、新闻出版、法律的人较少。

调查发现,除了跨国公司,80.2%的人想去国有企业、44.7&的人想去上市公司,行业遍及计算机、电子技术、快速消费品、生物制药和房地产等各个领域。此外,发展迅速的民营龙头企业日渐成为毕业生们求职的新宠,选择民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们并不看重“工作稳定”,而更看重职业发展机会。

总体来看,大中型企业一般知名度较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或者已进入成熟稳定期,能够提供较好的薪酬福利待遇和相对完善的培训体系,因此较受求职者欢迎,从而竞争压力较大。20人以下的微型企业因在知名度、稳定性等方面不及大中型企业,职位竞争压力相对较小。1000人以上规模的超大型企业一方面由于职位已经相当饱和,稳定性较高,竞争压力高于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可能由于求职者担心应聘成功率低而放弃,从而造成竞争压力较小。

超半数愿意留在长沙工作

为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留在湖南就业创业,近年来我省多地出台了就业、创业、户籍、安居、人才等一系列就业利好政策措施。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并未改变高校毕业生对湖南的喜爱,被访的大学生中,超过6以上愿意留(来)湘工作。从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地区看,有52.4%的大学生选择留在长沙工作,有9.3%的选择长沙以外湖南省内的其他区域工作;有17.3%选择北上广深工作;有20.8%选择东南沿海城市工作。

调查数据反映,不管是外省就业还是留在湖南找工作,“机会”和“发展”是本届毕业生选择工作地点的关键。在就业意愿上,毕业生最看重的前三项指标为“个人发展机会”“职业兴趣”“工作地点”,最不看重的是“父母意愿”和“专业对口”。不难看出,毕业生更多关注自身发展,对于“铁饭碗”并不十分看重。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北上广深及东南沿海城市工作生活压力增大,限房限车等政策不断施压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愿意留百思特网在本地工作。许多求职者不再盲目地选择大城市,而是转向经济发展形势较好、发展空间大的新一线或者二线城市,如长沙、岳阳、株洲等地,由此也带来了这些城市职位竞争压力的上升。

84%不能接受月工资5000元以下

收入是反映就业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在本次调查中,由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起薪进行了估计。

从调查统计看,在期望工资方面,选择月薪5000~8000元的大学生最多,所占比重为56.3%。月薪8000~10000元和10000元以上的,占比分别为10.4%和8.1%,选择月薪5000元以下的占比只有16%。

然而,根据相关方面最新公布的市场薪酬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应届毕业生的实际薪资平均值为5429元,超半数的毕业生实际薪资在6000元以下,这说明理想与现实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应届毕业生对薪酬待遇的要求普遍较高,但平均期望月薪和实际月薪相差较大。这一方面说明,应届毕业生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十分自信,初闯职场信心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说明,应届毕业生对社会收入结构缺乏客观的认识,对企业创造价值以及盈利能力也缺乏全面认知,导致对自身的价值评估高于企业评估水平。对此,建议应届毕业生调整好心态,正确看待目标与实际的落差,通过持续学习和奋斗实现职场进阶。

建议实施就业分类指导精准化服务

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大部分人的工作与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调查看,约74%的学生认为疫情对就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但其中大部分认为疫情对就业影响是暂时和有限的,从长远看,对就业形势持谨慎或乐观的态度。

面对疫情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42.3%的大学生表示对政府部门近期出台的各项就业优惠政策不清楚。60%的大学生希望获取多渠道就业信息,43%的人表示便捷的在线求职或面试通道更重要;23.6%的受访者希望与企业面对面交流;39.7%的人希望得到求职方法面试技巧辅导;31.6%的人表示需要就业创业政策支持等。

在最希望得到哪些支持和帮助方面,大部分受访者,希望建立就业政策咨询一网通平台。对国家、地方政府发布的就业政策进行汇总,便于在线查询,避免不同平台使用带来的重复信息。同时能及时了解政策及招聘岗位信息,减少因不了解政策及招聘信息错过就业机会,最大程度发挥政策作用;咨询机构及时对就业政策的发布与变更进行宣传及详百思特网细解读,同时,加大对毕业生就业需求的了解,精准制定培训教程和进行政策宣传工作。

此外,还有不少大学生建议实施就业分类指导精准化服务。高校应建立就业分类指导数据库,加强分析研判,细化分类毕业生就业意向,落实“一人一策”精准指导、精准帮扶,重点关注特殊群体就业帮扶工作。加强对所有毕业生的服务保障,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将其户口和档案在学校保留时间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