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是谁发明的 (馒头到底是不是诸葛亮发明的?)

/ 0评 / 0

馒头是谁创造的 (馒头到底是不是诸葛亮创造的?)

在当今世界上,同样是小麦制成的面食,西方人爱好吃面包,中国人却喜好吃馒头。其实馒头指用面粉掺水及酵母揉和经过发酵蒸制而成的一种食品,它与面包的不同只不过是“蒸”与“烤”的差别。“蒸”是中国饮食的一大特点,古代中国的炊具鬲斟酌到下面只煮东西,有点糟蹋热能,所以上面放上个东西,用煮东西的热气来蒸,因此才涌现了上面的“笼屉”,古时候叫“甑”。古代中国人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创造了陶甑,其应用到龙山文化时代已十分普遍。新石器时期的陶甑是完整应用陶砂烧制而成的,在器具的底部刺出一些小孔,以使蒸汽能从下面穿过,将热量带到上面,加热食物。小麦传到中国后,我们已经有了成熟的“蒸煮”制造工艺及炊具,因此理所应该就沿用本来的工具,所以才发生了“馒头”这种食品。

卖馒头,19 世纪水粉彩画

最早的“馒头”涌现于何时,是个迄今尚未有定论的问题。许多人都把“馒头”的创造权授予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民间观念中智慧的化身。所谓“昔诸葛武侯之征孟获也,人曰:‘蛮地多邪术,须祷于神,假阴兵以助之。然蛮俗必杀人,以其首祭之,神明飨之,为出兵也’。武侯不从,因杂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面,像人头,以祠。神亦飨焉,而为出兵,后人由此为馒头”。从这个记录看,诸葛亮南征孟获时,用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头的模样儿蒸熟,当作祭品来取代真正的人头去祭祀河神。

但这个说法其实颇为可疑。关于诸葛亮创造馒头最早的记录见于北宋开封人高承所撰《事物纪原》卷9中的《酒醴饮食馒头》。此时距离诸葛孔明“五月渡泸,深刻不毛”的时光已经过去了800年,而期间魏晋南北朝的古籍中竟未见到诸葛亮创制馒头的任何记录,此事若是出于后人附会,倒也不无可能。

至于“馒头”百思特网一词,在三国之后的晋代的确也涌现了。百思特网西晋束皙《饼赋》中有“三春之初,阴阳交际,于时亨宴,则曼头宜设”的说法。东晋的卢湛《祭法》中亦有“春祠用曼头”之句。“曼头”后来加食字旁,即成了“馒头”。解释在春初阴阳交泰之时,举办宴会祭祀要摆设馒头。因春为四季之始,所以也有祈求一年吉祥之意。作为一种祭祀食品,古代的馒头内包有馅,并且馅的重要组成是肉,这显然是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涯所不能累赘的,这暗示着馒头在最初时代并不是一种平凡百姓日常花费的一般性食品。

上海某小店厨师正在蒸制包子

这种有馅的“馒头”按2021-09-28 的说法,倒是应当叫作“包子”。2021-09-28 新疆一些少数民族的饮食里,也有一种有馅的面食,维吾尔语与乌孜别克语叫作“manta”,柯尔克孜语叫“mantu”,哈萨克语则叫“manti”。这些大同小异的叫法显然都是汉语借词,来自古代的“馒头”一词。至于“包子”这个名称,则始于宋代。王栐在《燕翼诒谋录》里就提到,“值仁宗出生之日,真宗皇帝喜甚,宰臣以下称贺。宫中出包子以赐臣下”,他专门在注脚里写了一句“包子,即馒头别号”。

在相当一段时光里,“馒头”与“包子”是混用的。北宋陶谷的《清异录》就谈到当时的“食肆(食品店)”中已有卖“绿荷包子”的。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亦称汴京(今河南开封)有“更外卖软羊诸色包子”的记录百思特网。吴自牧《梦粱录荤素从食店》亦说南宋的临安(今浙江杭州)城有“且如蒸作面行卖四色馒头,细馅大包子⋯⋯杂色煎花馒头⋯⋯糖肉馒头、羊肉馒头、太学馒头、笋肉馒头、鱼肉馒头、蟹肉馒头⋯⋯假肉馒头、笋丝馒头、裹蒸馒头、波菜果子馒头、辣馅糖馅馒头”的记录。可(原创www.isoyu.com版权)见,这种食品当时已非常普及了。其中的“太学馒头”是宋代太学中供太学生吃的伙食,应当是非常好吃,所以连皇帝都说好。宋神宗在元丰初年观察太学时曾品尝过这种馒头,并说:“以此养士,可无愧矣!”究其原因,这种太学馒头的做法是将猪肉切丝,拌入花椒面等佐料做馅,再用发面做皮,上笼蒸熟,故而味道“芳馨”,令人“流涎”。而北宋名相王安石则非常爱好吃羊肉馒头。陈文蔚在《克斋集》卷七里写道:“介甫(指王安石)⋯⋯喜食羊馒头,家人供至,或正值看文字,信手撮入口,不暇用箸,过食亦不觉,至于生患。”这位大诗人、大政治家竟也有着“吃货”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