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自然的意思(顺其自然的成语典故)

/ 0评 / 0

顺其自然的意思(顺其自然的成语典故)

“顺其自然”这一成语中的“顺”为“遵守”的意思,不人为地去干预;“其”为人称和物称代词,在这里可懂得为“它的”“事物的”“世界的”“自然的”;这里的“自然”是指“自身之规律”。全部成语的本意是:凡事都要遵守事物的自身规律去做,唯有这样能力顺利胜利。

典故出自战国末年都于睢阳的宋国人庄周的著作《庄子应帝王》。庄周是道家的开创人之一,《应帝王》说的是帝王治理天下的问题,通篇表示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政治观。道家的“无为而治”中的“无为”的意思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治事百思特网的人不带任何的自我主观成见,始终遵守着事物的客观规律,让规律施展作用,不是让自己的主观成见施展作用。“无为”的目标在于大有作为、无所不为。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说的就是用无为的观点看待世事,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开创、有所施为而不加自己的偏向。这样,收获的却是无所不为的结果。与之相对的是“有为而治”。“有为而治”强调的是统治者以自己之心或少数人之心奴役天下人之心。“有为”的背景是个人豪杰主义的豪杰史观。“有为之治”正是阻碍社会发展、发生历史悲剧的根源。

庄周生涯在战国末期,当时许多诸侯国国君都想“王天下”,以个人的私欲统治天下的老百姓,成果造成天下战乱不断,损坏了社会自身的稳固,致使民不聊生。庄周以为这便是诸侯国国君的个人私欲违反了自然规律。庄周的“无为而治”,在必定水平上也是针对战国末期时日益膨胀的君王权利而发出的呼声,因此这一观点不无合理的成分。因为在有阶级的社会,以君主官僚为主体的政治本身就是天下的一大害,虽然有的打的是“替天行道”的旗帜,也有的打的是其他所谓的“正义”旗帜,但无论打的是什么旗帜,成果都是天下之害。

《庄子应帝王》中一段的原文是:“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曰:‘请问为(治理意)天下。’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让人不悦、不高兴的事)也!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人:偶。“为人”即结为伴侣),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百思特网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什么都不存在的处所),以处圹埌之野。汝又何帠(y)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又复问。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天根”是庄子虚构的人名。“殷”为山名。“殷阳”即殷山的阳面,有的认为是庄子虚构的地名。“无名人”也是杜撰的人名。“方将”即正要的意思。“莽眇”指轻巧虚渺之气,即以轻巧虚渺之气为鸟,乘着遨游太空。“圹垠”为空旷广阔之意。“帠”为“臬”字的坏字,在这里是梦话、呓语的意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意思是游心于恬淡的范畴,合形气于淡薄之乡。

庄子这一寓言故事说的是:天根到殷山的阳面游玩,来到蓼水河边,正巧遇上了无名人,于是便向无名人求教,问道:“请问:该怎样治理天下呢?”无名人一听就烦了,说:“走开!你这个见识浅陋的鄙陋人,怎么一张口就问让我不高兴的问题呢?我正盘算跟造物者结成伴侣,腻烦时便乘坐那状如飞鸟的清虚之气,飞出天地四方之外,物游于什么也不存在的处所,居处于旷达无垠的环境。你又怎么能用梦呓般的所谓治理天下的话语来撼动我的心思呢?”天根又再次讯问如何治理天下。无名人说:“你百思特网游心于恬淡的境界,行气合于漠然无为,顺应事物的自然而不搀杂半点儿个人的偏私,天下也就得到治理了。”

《应帝王》中的“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这一无为而治的观点寓意深入,“物自然”即是道家所说的“道”,为后世许多人研讨,“顺物自然”就成了人们常说的话。后来被转化为“顺其自然”这一成语,涵盖的面大了。但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顺其自然有时候也许会赞助你,但有时也会害了你。意义就在于是不是因循苟且。

例句:“以成小大以成大,各顺其自然,而我无容私焉。”(宋代陈宓卷十三) (刘秀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