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黄河中山铁桥(黄河天下第一桥,兰州中山桥)

/ 0评 / 0

兰百思特网州黄河中山铁桥(黄河天下第一桥,兰州中山桥)

兰州的城市印象,其实一直是黄河铁桥。在她贯通南北黄河以后,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显示着政治、文化、经济的主要价值。

一、黄河第一桥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北侧,是兰州历史最悠长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桥两端分离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

清光绪33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资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巧指点,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

二、百年沧桑

中山桥自建成至今,已经渡过了一百多个春秋。百年以来,中山桥,阅历了无数次冰凌冲击、洪水冲洗、地震摇撼、风雨剥蚀、车船碰撞,以及两次大范围战斗的洗礼。历经沧桑之后,他依然如一名顽强的战士,用自己钢铁的脊梁,担当起通达黄河两岸的重担。

1372年(明洪武五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黄河浮桥,也就是中山桥的前身。1376年(明洪武九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1385年(明洪武十八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地位—白塔山下,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百思特网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 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同意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06年十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给德国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巧指点,合同规定:“铁桥长233.3米.宽7.5米,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黄河铁桥竣工后,实际耗银30.669万两。初名“兰州黄河铁桥"。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1949年8月26日,在解放兰州战斗中,炮弹击中了过桥的两辆公民党军车,车上弹药爆炸,大火销毁了桥南端18节木桥面和部分纵梁。军管会组织了三百多人昼夜抢修,抢修后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动不定.已难以担当日益忙碌的运输义务。

1954年,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又增长了五座弧型架拱梁,使铁桥显得牢固耐用,气概雄壮。2006年,国度文物局将中山桥定为第六批国度重点文物掩护单位。

三、战斗中的中山桥

1911年,中山桥已随同兰州人走过了三个春秋。这年10月,在长江之滨的武昌产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辛亥革命。革命爆发以后,各省纷纭宣告独立,唯有地处西北边境的甘肃仍效忠于昏庸腐烂的清王朝。这年10月,张凤在西安起义,陕西宣告独立,最后一任陕甘总督长庚闻讯后,纠集10万甘军一路向东,占长武、永寿、邠州、围乾州,陷固关、陇县、千阳,关中震撼。与长庚同行的还有时任甘肃劝业道的彭英甲。1912年3月12日,清帝逊位,长庚的“讨逆”行为无疾而终。3月15日,甘肃布政使赵惟熙、省咨议局议长张林焱,昭武军统领马福祥等,向袁世凯发出通电,拥戴共和。甘肃正式解脱了清朝统治。那位建造中山桥的功臣彭英甲,在于1912年4月回兰州做了5个月甘肃布政使后回到北京。从此,便不知所踪。

民国成立后,清王朝的影子渐渐随时光消失,唯有中山桥仍静静地跨河而立,与这座城市的人民一同历经风云变幻。在城头站旗的喧嚣中,在抵御日寇轰炸的奋争中,在人民解放战斗的炮火中,阅历了一次次战火的洗礼,渡过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岁月。

1937年抗日战斗爆发后,日寇相机侵犯我国华北、华东、华南地域,封闭了我国大部分出海口,西北、西南成为关系抗战全局的战略大后方。作为西北交通枢纽,由新疆入境的苏联援华物质大多经甘新公路运抵兰州集中后,再由西兰公路等转运到各抗日前线。中山桥是甘新、西兰两条东西大通道上唯一的一座横跨黄河、衔接两条途径的桥梁,其军事、经济位置空前进步,成为一座为抗日战斗供给后勤补给的症结性桥梁。

抗战期间,兰州不仅是抗战大后方、国际援华物质中转站,而且是中国空军的训练中心之一。为此,1937年11月至1943年6月,日寇对兰州进行了长达6年的猖狂轰炸。中山桥就是他们轰炸的主要目的。安守仁老人是当年日军轰炸兰州的亲历者,他回想道:“当时我只有十几岁,在私立志果中学(今兰州二中)上学,1939年前后的这段时光,日军多次轰炸兰州,把中山桥当做重点目的,因为当时苏联支援我们的大炮和弹药要通过铁桥运到抗日前线。日军轰炸铁桥投弹很多,但无一命中,炸弹都投在了铁桥邻近。”安老仍清晰地记得,在铁桥南岸,东西两面都布满了弹坑,他和小伙伴还跑到弹坑前看。“南面的坑很大,有六七米深,坑里积满了雨水,弹片把百思特网铁桥削坏了很多处。”安守仁说。

在抗日战斗期间,中山桥不仅是我国军民抗击日寇的主要战线,而且是兰州人民不屈精力的象征。在这座桥上,络绎不绝的驼队和汽车,将无数军粮、兵器、弹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抗战前线。这座原(原创www.isoyu.com版权)为车马通行设计的铁桥,为我国抗日战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兰州人眼中的中山桥

对兰州和兰州人来说,中山桥代表了太多太多。对兰州而言,他是纽带,将阻隔这座城市长达千年的黄河天堑变为了通途,衔接了南北两岸;他是钥匙,开启了通向新疆、青海、宁夏、内蒙的商道,使兰州的特产得以走向全国各地,将各地丰硕的物产带到了这片土地上;他是功臣,赞助中国人民渡过了艰难卓绝的抗日战斗,走向解放。

而对每一个普普通通的兰州人而言,中山桥更像是一位亲人,一位长者,在黄河之滨,对后辈儿孙和外来访客讲述着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他以雄壮的身姿横亘在黄河之上,记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与每一个兰州人一起,大胆地迎接未来。

随着时光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雅观、构造新鲜、工艺先进、气概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经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佩它、欣赏它。因为它像一部史诗,雕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现了兰州人民残暴艺术的画卷。

“黄启炎传,铁汉秦章光陇板;河清海晏,桥虹耀彩卫金城。”如今,这座古老的桥梁依然横跨黄河之上,与白塔山相呼应。“抬头迎白塔,缓步过黄河。对岸两山峙,中流意兴多。”赵朴初的诗句颇能勾出人的游兴。和诸多桥梁相比,中山桥的欣赏和纪念价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义。

走在中山桥上,仿佛能感到到历史的厚重从每一根钢管,每一个螺丝钉之间散发出来,不论是摆摊的、买小东西的的、还是散步观景的都显得安闲自得。

夏天散步在铁桥上,桥下黄河水带来阵阵凉风,对岸是青山和洁白如玉的七级白塔,微风吹来,由白塔风铃发出的声音清脆明亮,想来应当是一番不错的情境。

如今的中山桥白天游客不断,夜晚灯火通明,着实是兰州的一大美景,很多人盼望来此寻找一种情怀,也爱好沉醉在美景之中。一座历史悠长的铁桥,讲述着一个城市的故事。历经百年沧桑的中山桥,见证了兰州百年的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