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符咒(三山符箓——茅山宗)

/ 0评 / 0

茅山神韵(三山福福-茅山派)

茅山派是道教的一个教派,以茅山为体育中心而得名。

茅山位于句容市东部,金坛西北,金陵附近。东晋以来,都说茅山有极乐之地,汉代有三位真毛先生在此得道。茅山隐居的道士越来越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南朝的陶弘景。这群道士特别崇敬与三毛真君有关的《上清经》,也称上清派。

隋唐时期,许多高导自称师从上清派,追随陶弘景,学习《上清经》,如潘、司马、李汉光等。

元代茅山道士受到元朝的表彰和奖励,被称为“茅山派”。

自称茅山道的茅山真教,可以算是茅山派的一种分流,但实际上,胡秀华的技术资源网的创始人是一个有德之人,他们拜的是阴师和仙师。

茅山派,道教门派之一。是南朝齐梁时期著名道士陶弘景所创。因在茅山建寺,尊三毛真君为父,故名。该校以上清、灵宝、黄三等经书为专业,以元初第一天王、太上大道君、太尉天帝君、后生金秋帝君、太上老君为至高神,主要是指神、念经、修功德,还修守谷、导道、斋戒。除陶弘景外,该学派的代表人物还有王、潘、司马、李汉光等。隋唐时期,它们大量出现,隐藏在道教中。而宋朝略有衰落。北宋时,与龙虎山、合照山同为道教三大流派,被称为福福三山。元朝以后,并入正一派。

创始人: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著名道士。

流行王朝:唐朝

传奇人物:、叶法山、罗、

茅山道教盛行于唐代。学校从陶弘景传到臧否大师传到王志远(528

陶弘景—635)→潘郑石(585—682)→司马成镇(647—735,书法家、思想家)→李汉光(683—769,思想家)→吴郡(?——778,道家思想家、诗人)。茅山派的这些道教领袖受到唐高宗的高度尊重和重用。

图例:

唐代有许多道教传说,如、叶法山、罗、等。住在中条山的张果,可能有长寿秘诀,可以关掉气功。他生活在武则天和唐玄宗时代。叶法山,宽仓(今浙江仙居)人,精通道教。高宗、中宗、宗瑞、玄宗四代皇帝都活到了107岁。书法家李咏的有道爷郭忠先生墓碑传说,是叶法山在梦中逼迫李咏书写的技术资源网,又称魂碑。罗,一个时代的人物。吕洞宾(798-?),晏子

道教五祖·吕洞宾,字春阳子,唐景昭(今Xi安)人。64岁那年,我遇到了钟离权,那里有很多传说,比如江淮饺子斩、岳阳鹤、客栈醉酒、黄梁梦等等。

道教八仙:

从根本上形成于唐朝到五代,只有曹国舅传到了宋朝。除了有原型的张果、吕洞宾、韩祥子,其他五位都是传奇人物。而且有很多传说和神话,这是道教盛行的一种表现,也是老百姓对道教神仙世界向往的一种表现。八仙惩恶扬善,是人们向往美好社会生活的又一表现。

派系起源:

道家。茅山在江苏句容。茅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上清派的发源地,道教称其为“第八窟,第一福地”。是中国南朝道士陶弘景所创。因在茅山建寺,尊三毛真君为父,故名。

历史传说:

相传汉元帝五年(公元前44年),陕西咸阳毛氏三兄弟和他的弟弟顾,因在茅山学医炼丹,被称为茅山道教之父,毛氏三兄弟在茅山学艺,开创了茅山道教。后来,陶弘景融合儒、释、道,创立了道教茅山派。黄庭经是茅山派的主要经典,也是全真派留给后人的作业。陶弘景及其弟子在茅山几十年,使茅山成为上清派的中心,所以后人也称上清派为“茅山派”。他写的《镇恶》一书,记载了茅山道教的教学史,有100多人。该校专业为《上清》等佛经,视元代第一天王、太上大道君、太尉天帝君、后生金秋帝君、太上老君等。作为最高的神,主要是指神,疏通经文,培养功德,也培养山谷,指南和快餐。

著名道士:

唐朝时期,以传授清代经为主的茅山派产生了王、潘、司马、吴郡、李汉光等多位著名道士。通过他们的运动,茅山派逐渐成为全国地位最高的道教派别。其中,王为茅山派第十代宗师,为茅山派入唐后的兴盛奠定了主要基础。王出身官宦家庭,受到和唐太宗的高度重视。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去世后,于帝位禄二年(公元680年)追授大中学校博士,谥号圣贞先生。四年后,他被授予紫金光禄博士称号。吴郡很有才华,他的文章、诗词和赋都受到当时的称赞,受到唐玄宗的赞赏。玄宗有一次问他关于道教的问题,他回答说:“道教的本质不像五千字,它的各种文字不是文字,而是耳朵。”吴俊著有《玄纲论》、《神仙学论》、《形神定论》等。,对道教的修身养性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第十三代宗师李汉光,出身名门,出生于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中宗于神龙元年(705年)入道,开元年间师从司马成镇于吴王山研究道教,在嵩阳度过了20余年。玄宗十分仰慕他,在《命李汉光建茅山潭柘寺》中称他为“陶高子府,师从黄庭”。天宝年间,李汉光被玄宗封为玄晶先生。晚年住在茅山紫阳寺。北宋中期以后,这一流派逐渐衰落。清流派的所有大师都被朝廷授予了封号。北宋中后期,终于成为“郎静三山”之一。海派第23代宗师朱自英曾祈求上天给真宗生个儿子,后来生下仁宗,被封为“国师”。第35代宗师任,南宋宁宗命人修建大道场,以除水患。第44代宗师王道盟在元帝祈雨驱走蝗虫,获得“真人”称号。

主要经典:

茅山派道教的主要经典《黄庭经》分为两部分,即《太黄尚亭内余婧经》和《太黄尚亭外余婧经》。《黄庭经》是茅山派的主要经典,也是全真道派留给后人的功课。黄庭经是对前代养生实践经验的总结,也为后世内修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和方法。它被称为“长寿和长寿的奇妙密码”。

袁万宁宫:

圆明园隐藏在茅山金峰南腰的绿林碧波之中。它最初名为“神殿”,后称“傅园殿”,今称“傅园宫”,全称是“傅园万宁宫”,简称“阴宫”。茅山是道教第一福地。傅园宫位于茅山吉金峰南腰,洞窟密集,怪石嶙峋,风光旖旎。它是福地中的福地。

道教音乐:

茅山道教音乐和斋戒运动,在隋唐盛世之后,在宋元时期受到朝廷的青睐,拥有丰富的文史资料。在嘉靖年间与毛山治合编的明代道藏本《毛山治》中,对茅山的丧葬仪式和节令、唱腔等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甚至对茅山丧葬仪式所用的乐器、乐器、歌手、表演者等也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茅山风光:

茅山位于句容、金坛两县交界处,茅山古称衢山。西汉时期,陕西毛氏三兄弟上山采药炼丹,技术资源网救民救世。因此,后人改名叫三毛山,简称茅山。被列为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茅山风景优美,有九峰、二十六洞、十九泉。著名的大茂峰海拔372.5米,险峻壮丽。在茅山镇东不远处,你可以到达山脚,仰望九皋万福宫(俗称顶宫)。

道场:

衢山[3]位于镇江市西南60多公里的句容县,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大茂山主峰,海拔370多米。这里山青水秀,树木繁茂,清泉潺潺,天空浓荫掩映,自然风光十分秀丽。据史料记载,4100年前,大禹爬山去拜访他的官员。周泰太子太伯在此采药;春秋时期的太子夫差也来这里修建婺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