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大全(动物世界最受关注的20种动物)

/ 0评 / 0

动物大全(动物世界最受关注的20种动物)

西伯利亚虎又称东北虎、阿穆尔虎,是体型最大的虎亚种,散布于俄罗斯东部、朝鲜和中国东北等地。是中国国度一级掩护动物。

野生西伯利亚虎的数据(2005年测)

成年雄性体长174-195厘米,尾长100厘米,重量176-215公斤;

成年雌性体长167-182厘米,尾长88厘米,重量115-165公斤。

现今的西伯利亚虎体型数据与20世纪的历史数据相比“缩小”了。“缩小”原因的推测:由于非法捕猎而减少了西伯利亚虎大批的猎物,而引起的。也可能与栖息地不断紧缩有关系。

重要以有蹄类动物为食,偶尔捕食蛇类和鱼类,也吃松子、胡桃、榛子、覆盆子等野果。食物缺少的时候,也会捕杀猪、羊、牛等家禽家畜,甚至可能袭击人类。

豺别号豺狗、亚洲豺犬,是散布于东亚、南亚以及中亚的犬科动物,是豺属唯一现存的物种。由于栖息地的损坏,猎物数目的减少、沾染疾病以及捕猎,野生豺逐渐从人类的视野中消逝,已被列为IUCN的濒危物种以及中国的国度二级重点掩护动物。

体长约110厘米,尾长约50厘米,重量约18公斤。

豺为典范的山地动物,栖息于山地草原、亚高山草甸及山地疏林中。晨昏运动最频繁,善于以群体合作的方法捕猎。豺的重要猎物是中型和大型有蹄类,比如各种野羊、鹿、野猪和野牛。

犀咝蝰是蝰亚科咝蝰属下的一种毒蛇,重要散布于西非及中非地域。犀咝蝰最为人所知的是其鼻端上的尖长鳞角,形状如犀牛角,因此得名。

犀咝蝰体型硕大胖壮,体长约达72至107厘米。雌性犀咝蝰的身材一般较雄蛇为大。

犀咝蝰的性格比拟镇定,如果有人类接近犀咝蝰,它们一般会假定对方看不到它们的存在,而向对方发出嘶叫声,以警告对方别再作进一步的接近。依据一些说法,犀咝蝰是所有非洲蛇类中能发出最洪亮嘶叫声的蛇,其声音几乎类近于尖叫。

目前只有许少人类被犀咝蝰毒素所害的纪录,据目前资料可知,如果被犀咝蝰所咬,至少伤口会涌现肿胀及坏疽。在2003年,一位居于美国俄亥俄州代顿的男性,就曾饲养一条犀咝蝰而因被其咬伤中毒,最终导致逝世亡。

毛腿渔鸮论体型是世界上最大的猫头鹰,而且是以鱼类为重要猎捕对象的猫头鹰。以前是附属于渔鸮属(ketupa),2000年后的DNA研讨显示其与雕鸮的关系更近,逐将其归属为雕鸮类,因此其有了另外一个名字为布氏雕鸮。

在中国以内散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吉林省长白山。中国以外散布于西伯利亚东部、远东、萨哈林岛、朝鲜半岛和日本北海道。

体长71-77厘米,翼展可达2米左右。

雄性的体重从2.95到3(原创www.isoyu.com版权).6公斤,而雌性在2.95到4.6公斤。

毛腿渔鸮重要以各种水生生物为食。重要的猎物类型是鱼,常见的猎物包含梭鱼、鲶鱼、鳟鱼和鲑鱼。甚至可以捕获一些的是自己体重2-3倍的大鱼,有观测到毛腿渔鸮用一只脚抓住一个很大的猎物,将其带到岸边。

白纹伊蚊也称做亚洲虎蚊,源于东南亚,是东南亚和中国的常见蚊种。与埃及伊蚊同为登革热的病媒蚊。国际自然掩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ISSG)列为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

成年雌性白纹伊蚊

白纹伊蚊身长约5毫米。全身为黑色,胸、腹、脚布有白色斑点。

雌性的蚊子有一个长而细的管状器官,用来收集血液,豢养它们的卵;而雄性则吸食花蜜或植物汁液。

白纹伊蚊的卵具有很强的抗寒才能和性命力,容易被携带流传,使得白纹伊蚊能够侵袭入新领地,并发展为优势蚊种,成为过去20年间全球扩散速度最快的100种物种之一。已从来源地亚洲扩散至全球70多个国度。

中国散布的重要省市有: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上海、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海南、云南和西藏。

熊狸是一种灵猫科动物,生涯在雨林里,终年在树上运动。主食果子,也取食鸟卵、嫩叶、啮齿动物和小鸟。仍然如同熊一样,熊狸是一种归入食肉目标杂食动物。

熊狸同熊猫一样,都属于中国国度一级掩护动物,但是它们并不为民众所熟知。

身长为60-95厘米,重9-14公斤。尾巴的长度几乎等同于躯干的长度,雌性体形比雄性约大出20%。

熊狸主食果子,也取食鸟卵、嫩叶、啮齿动物和小鸟。如同熊一样,熊狸是一种归入食肉目标杂食动物。

栖居生境原生热带林的被砍伐和损坏是造成本种濒危的重要因素。特殊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广西和云南南部大部分热带、南亚热带原始森林被开垦和损坏,使熊狸的大部栖息生境被毁,造成那些地域的熊狸消逝或减少;另外,中国为熊狸散布的边沿地带,种群数目少,散布区割裂也百思特网是本种致危的因素。

熊狸过去在中国的散布区不大,仅散布于云南西南部和南部的部分边疆县区,西双版纳的种群因栖息生境大大缩小,其数目已大为减少,云南西部盈江铜壁关自然掩护区(那帮坝)可能尚有数十只熊狸残存。中国熊狸的数目估量已不及200只,处于高度濒危状况。

短尾矮袋鼠是袋鼠科的一员,是一种小型袋鼠,同家猫一般大小,只生涯在澳大利亚。因其圆胖呆萌的外表,常常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快活的动物”。

体长40-54厘米,尾长25-30厘米,重量2.5-5公斤。

短尾矮袋鼠常见于开阔的林地,并且以小型家庭为运动单位。以植物为食,研讨表明当地的一种开花植物是短尾矮袋鼠最爱好的食物之一。

它们可以很长时光不饮水,而是从植物中汲取保持生存所须要的水分。但是当有水源时,它们也会直接饮用。

沙漠猫又称沙猫,是种小型猫科动物,生涯在非洲和亚洲贫瘠的沙漠、山地,它们有很好的适应才能。

体长39-52厘米;肩高24-36厘米;重量1.5-3.4公斤。

头部很宽,耳大而尖,长达7厘米,听觉发达,适于它们捕捉沙漠中渺小的声音。还能够赞助它们散热坚持凉快。

沙漠猫是夜行性动物,白天躲在阴凉处休息,夜晚出去狩猎。以鼠、蜥蜴、鸟类和昆虫为主食,有时会捕猎蛇类。它们的爆发力很强,快速的扑向猎物。

胡兀鹫也叫大胡子雕、胡子雕、髭兀鹫、胡秃鹫,是胡兀鹫属中唯一的成员。

身长95-125厘米,它们翼展约235-280厘米,它们的体重约5-7公斤。

栖息在海拔500~4000米山地裸岩地域。喜运动于开阔地域,象草原、冻原、高地和石楠荒地等处,也爱好落脚于海边和内陆的岩石或悬崖之中。在非洲与亚洲的部分山地散布较广,但欧洲地域受到较大威逼。

它们还会从高空把骨头丢下,然后再从地上取食那些骨头的碎片。它们也因为这种习惯而得到骨头压碎机(Bone Crusher)的名称。

胡兀鹫的食物相当特殊,重要以裸骨为主。胡兀鹫的食管非常有弹性,因此它可以吞下整块伟大的骨头(大至牛脊椎骨)。如果骨头太大,胡兀鹫会叼着它飞至50至80米高然后让它落下,摔成可以吞咽的大小。骨髓是它们90%的食物起源。

大木林蜘蛛又称人面蜘蛛,是因头部及前胸相似人脸的图案而得名。重要散布于日本、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泰国、菲律宾、斯里兰卡、印度、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北部等地。

雌性大木林蜘蛛,身型细长,脚与脚之间阔15厘米,体长大约5厘米,

雄性较为渺小,橙色。

大木林蜘蛛一般生涯在中海拔地域的原生林,次生林和花园中。雌性蜘蛛会结一个伟大的蜘蛛网捕猎,直径约1-3米。

欧氏尖吻鲨又名欧氏尖吻鲛、欧氏剑吻鲨,也被称为哥布林鲨,是一种深海鲨鱼。散布在世界各地温带和热带的海域,从太平洋的澳洲至大西洋的墨西哥湾。它们首先于日本的海域被发明。

欧氏尖吻鲨的明显特点是它的吻向前崛起而形成一尖突,比其他鲨鱼的更为长,以此侦测猎物。

一旦发明它的猎物,两颌前移形成鸟喙状,突然伸出牟取猎物。它们捕食不同种类的生物,重要以鱿鱼、蟹及深海鱼类为食物。

刚果拟孔雀唯一散布在非洲的雉族成员,拟孔雀属里现今唯一的成员,散布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中部的热带雨林中,是该国的特有物种。

雄性刚果拟孔雀体长64-70厘米。身披深蓝色外衣,并带有金属般的深绿色光泽。

雌性刚百思特网果拟孔雀的长度60-63厘米,身披深棕褐色外衣,腹部黑色,背部出现金属光泽的绿色,上有黑色斑纹。

刚果拟孔雀栖息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热带雨林深处,一般在水源邻近运动。在萨隆加国度公园,它爱好在原始林内觅食。与雉类的其他成员一样,刚果拟孔雀是杂食动物,重要以水果和昆虫为食,但也会捕食蜥蜴和蛙类。

黄鼬又称西伯利亚鼬,在中国俗名为黄鼠狼,属于鼬科鼬属,是一种小型的食肉动物。栖息于平原、沼泽、河谷、村落、城市和山区等地带。

雄性黄鼬体长28-39厘米,尾长16-21厘米,重量650-820克。

雌性黄鼬体长25-30厘米,尾长14-17厘米,重量360-430克。

黄鼬是精彩的猎手,嗅觉十分敏锐,行为敏捷善于攀援,会游水。黄鼬性格凶悍,可以捕杀超过其体型的猎物。

黄鼬食性很杂,偏好以啮齿类动物(如:鼠、花栗鼠、松鼠、鼠兔等)为食,很少吃鸟类、爬行为物、无脊椎动物,偶百思特网尔会吃果实、农作物和人类垃圾。在近水地域生涯的黄鼬会捕食鱼类。

欧鲶又称欧洲巨鲶,为辐鳍鱼纲鲶形目鲶科其中的一种,是原产在欧洲、亚洲的大型淡水鱼类。在中世纪时,许多攻击人的风闻,那时,欧鲶被形容成杀人不眨眼的吃人怪物。

野生欧鲶的长度通常在1.3-1.6米之间,重量大约15-30公斤,超过2米的欧鲶现今已经很少见了。

历史上最大的欧鲶长度记载为5米,重达300公斤(发明于19世纪的第聂伯河)。

欧鲶居河川食物链的上层,几乎什么东西都吃,重要以螺、昆虫和甲壳类维生,有时也吃蛇、龟、鱼、鼠、水鸟(如鸭),甚至田鼠。

狞猫散布于非洲和西亚等地,通常居住在草原和半沙漠地带,跳跃才能极强,奔驰速度快,能捕捉飞翔的鸟类。在野外几乎看不到狞猫,不是因为它们非常地稀疏,而是因为它们隐蔽得非常好。

体长65-78厘米,尾长25-34厘米,肩高38-50厘米,重量10-18公斤。

狞猫可以长时光不喝水,水份的需求可以由猎物体内的水来满足。夜行性(但在较冷的季节,也会于日间)狩猎啮齿目和野兔,但它甚至偶尔也会攻击瞪羚、小型羚羊或年幼的鸵鸟。

博比特虫散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温暖海域中。博比特虫是一个伏击捕食者,具有很强的攻击性,甚至能把猎物切成两半。

博比特虫体形惊人,平均长度大约1米,最长可达3米。

博比特虫栖息于海底,将身材隐蔽于由砂砾或珊瑚组成的海床中,只露出头部,期待伏击猎物。一旦猎物被抓住,博比特虫会把它们拖入洞穴里食用。

茶色蟆口鸱又名褐蟆口鸱、茶色蛙口鹰、茶色夜莺或茶色夜鹰,因为其外形和通常在低光环境下出没,经常被误以为是猫头鹰。重要散布在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新几内亚的南部。

长度34-53厘米,重量220-350克。最大的野外记载是680克,而在圈养中则会更高。

茶色蟆口鸱爱好栖息于开阔的林地中,白天,它们通常一动不动地停息在树从中,茶色蟆口鸱的假装很好,当一动不动时会被当作是树干的一部分,很难被发明。因此遇到危险时依附掩护色和拟态回避捕食者。

蓝岩鬣蜥是一种濒危蜥蜴,为大开曼特有物种。蓝岩鬣蜥的化石纪录显示它们于欧洲殖民时期前普遍散布,但到了2003年野外却只余下少于15只,于21世纪初人们广泛信任它们将面临灭绝。

体长51-76厘米,尾长66-100厘米。雄性较大。

成年雄性蓝岩鬣蜥一般呈褐色、深灰色、暗蓝色,当滋生季节或受到刺激时就会改变为显著的蓝色。雌蜥通常呈橄榄绿色。

蓝岩鬣蜥重要是草食性的,吃多达45种植物的叶子、花朵及果实。有时也会吃昆虫幼虫、蟹、蛞蝓、逝世鸟及真菌。

矛隼是隼属中的大型猛禽,散布于欧洲北部、亚洲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因其身形矫健,善于疾飞,是古人狩猎时的主要帮手。在中国历史上,辽、金和清,被北方的古代帝王用于狩猎,视为珍禽,称为“海东青”

雄性矛隼长度48-61厘米,重805-1350克,翼展110-130厘米;

雌性矛隼长度51-65厘米,重1180-2100克,翼展124-160厘米。

矛隼生涯在苔原地带和寒温带,栖息于开阔的岩石山地、沿海岛屿、邻近海岸的河谷和森林。善于在低空进行快速的直线飞翔,发明猎物后则突然急速俯冲而下,就象投射出去的“飞矛”,径直地冲向猎物,矛隼的名字由来也源于此。

大青鲨或称锯峰齿鲨、水鲨,属真鲨科,见于温带和热带远洋区中。以长距离迁徙著称,它们周期性地沿着大西洋沿顺时针方向漫游。

成年雄性全长1.8-2.8米,重量27-55公斤;

成年雌性全长2.2-3.3米,重量43-92公斤。

相传最大的大青鲨可达6.1米,但是这个数据并无详尽的科学记录。

大青鲨为暖水性的上中层鱼类,大青鲨其最合适的水温在7-16℃,但在21℃或更高水温中仍可生存。一般情形下其行为较为缓慢,但在必要时能以极快的速度前进。一般皆在水表面运动,胸鳍开展,背鳍及尾鳍上叶会露出水面。

枪乌贼是大青鲨的重要猎物,但也包含乌贼、章鱼、龙虾、虾、蟹等无脊椎动物,以及大批硬骨鱼,小型鲨鱼和哺乳动物腐肉等。有时也以海鸟为食。在捕获的大青鲨的胃中有鲸脂发明。大青鲨性凶悍,对人类具有自动攻击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