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鼓表演介绍

/ 0评 / 0

腰鼓是我国古老的民族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又很好地表现了生活。腰鼓是满、彝、汉等民族棰击膜鸣乐器。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在民间广泛流传。

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在黄土地上掀起了飓风,展现了西北黄土高原农民的淳朴豪放性格,张扬了独特的艺术性。

腰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呈圆柱形,两端略薄,中间略厚,鼓长约34厘米,两侧有皮。鼓框上有一个圆环,用丝带挂在腰上。演奏时,双手持鼓槌,舞动招式。

腰鼓很受人们的欢迎。人们用腰跳舞来鼓励他们,改变他们的队形,或者在田野里散步或跳舞和敲门。它也用于民间秧歌。腰鼓最初在陕西流行,后来在中国流行起来。

在表演的形式和技巧上,品种极其丰富,很受人们的欢迎。是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近年来,腰鼓舞在许多大中城市的居民中兴起。主要是自娱自乐,也是丰富的业余时间。

腰鼓表演的主要特点

鼓是表现腰椎鼓励内容的主要手段。常用的鼓点有:“起点”、“终点”、“踩鼓”、“流水”、“单点”、“随机点”、“长点”、“紧三点”,表现出不同的节奏和情绪。

腰鼓舞鼓的民间名称非常生动,总结了30多种名称。如:《凤凰三点头》、《老虎洗脸》、《雷神鼓》、《蝴蝶飞舞》、《鸡采饭》等。

舞蹈动作有“踢”、“转”、“骑”、“飞脚”、“翻”、“短步”等。团体表演是腰鼓舞的主要形式。数量从十几个到几百个甚至上百个不等。

民间表演的腰鼓舞往往是两对同时表演,本质上是竞技性的。比起鼓和技巧,越来越热情,越来越刺激。

腰鼓表演介绍

富有特色的腰鼓舞是陕北安塞、衡山、米脂三县广大农村地区最早流行的腰鼓舞。安塞腰鼓舞的特点是奔放、快速、腾空、艳丽,有时表演者自娱自乐时加喊声,既轻快又豪迈。

衡山腰鼓舞常与秧歌相结合,形成腰鼓秧歌,其特点是节奏多变、花样丰富、(原创版权www.isoyu.com)鼓声清晰、浑厚,适合在群众庆典中表演。米脂腰鼓舞是两四个人表演,主要表演“小场地”和个人技巧。

有一种古老的表演,舞者不把鼓牢牢地绑在腰上。他们可以举鼓,单手撑鼓,单手翻筋斗,或者表演其他动作,非常灵活,但是对个人技能要求很高。陕北安塞县盛行“打腰鼓”。

古代边防军被绑腰鼓,用来敲鼓报警、加油、求救、庆祝胜利。腰鼓队庞大,动作工整、豪放、浑厚、狂野,鼓声洪亮,蔚为壮观。

两个腰鼓手,简单结实,看起来像麦穗手,满脸笑容,边敲边跳,为的是闻其鼓见其舞。造型手法古朴典雅,具有汉俑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