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论文)

/ 0评 / 0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论文)

我想但凡学生,对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都不会生疏。哪怕你是一个乐盲,在你已经走过的那些岁月里,你都会听别人说起过这个著名遐迩的曲子,甚至不夸大地说,你也必定曾经亲自凝听过,只不过你不曾知道它的名字,或者因为是支离地听过,并不曾完完全整地体会它。我也是音乐门前的过客,除了会三两支笛子曲以外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我心头弥留下的却不只是一瞥惊鸿的瞬息印象而已。我至今不敢说我理解这首曲子的深入内涵,但所幸人的灵感是最名贵的财富,因而,我可认为所欲为地享受每一次听音百思特网乐进程中心头的感喟。

众所周知,《命运交响曲》亦叫《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于1805至1808年间所作。大家对于这首曲子的评价可以说是到了令人“高山仰止”的田地,而且在评价这首曲子时一般都会引贝多芬自己说过的一句话:“我想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使我屈从。”于是也不难看出,《命运交响曲》是对命运的叫板,是一个身残志坚的作曲家不屈于命运的折磨的最好印证。作曲家的灵魂是歌曲的灵魂,一个铁骨铮铮的好男儿会作出软若无骨的曲子么?似乎不能,所以,贝多芬的本性为《命运交响曲》作了最好的诠释。在他的辉照下,其余附和般的评价倒显得可有可无了。

贝多芬,全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生于1770年12月16日,卒于1827年3月26日,是德国最巨大的音乐家、钢琴家,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曾经师从海顿,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贝多芬的一生是光辉残暴的一生,也是孤单苦楚的一生。他的命途乖舛。孩提时期,在许多人还依偎在父母怀里撒娇耍赖的时候,他嗜酒的父亲为了把他造就成一个像莫扎特一样的摇钱树,应用暴力逼着他练习各种各样的乐器(说到这一点,倒有点像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对于一般人而言,压力越大,对抗的情感也就越严重,幸好,贝多芬对音乐有其奇特的禀赋,所以最终能够玉琢器成。但不久厄运便下降到他身上,等他稍微长大一些,他最亲爱的母亲离他而去,贝多芬悲哀欲绝,苦楚中唯有写信向朋友哭诉。但悲伤不止于此,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酷的奋斗,不幸之中总埋藏着更多惨烈。当贝多芬开端崭露头角、初尝胜利与鲜花的美妙滋味时,苦楚又一次找上了他——他慢慢地竟失聪了。对于一个作曲家来说,失聪是一件多么可怖的事情!就好像一个手工艺人没了双手一般,这对贝多芬的打击不可谓不重。百思特网但贝多芬谢绝了常人的脆弱,他以顽强的毅力和对音乐的敏锐与禀赋,在失聪后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甚至可以说,几乎贝多芬所有出名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包含《命运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那是一个史诗般的“恢弘巨制”。说它“恢弘”,说它“巨制”,不是说它的篇幅有多大,而是它的影响力、它个中所蕴含的内涵与哲思甚深。什么叫叹为观止?这便是。《命运交响曲》,那是一个强者面临苦难所应蒙受的精力总汇,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最好概括。

《命运交响曲》充斥了性命搏动的气味。在《命运交响曲》的开头,是这样一段乐章:“︴0333︴1— ︴0222︴7— ︴……”这给人的错觉就仿佛是命运的敲门声——咚咚咚,咚咚咚。然后性命的序幕拉开,宣读圣旨一般把上帝的支配竹筒倒豆腐似地倒了出来。好比门拉开,看见了拜见者,但拜见者正是典范的“不速之客”,喧宾夺主地叨叨不休。人是天地间最不会屈从的生物,作为性命的强者犹如是,于是,人与命运展开了殊逝世格斗,第一乐章的快节奏,第二乐章的慢节奏,以及第三、第四乐章融会奔放、迅速、抒情诸般情调的旋律,正是人与命运抗争的最好表示。人不管面对什么事,往往有喜有忧,有坚决有迟疑,这是人之常情。而《性命交响曲》里,音乐的高下起伏,舒缓紧迫好比是人的心历路程,音符流淌间是最真实的性命再现。

无疑,人在命运面前是微不足道的,两相比拟,就好比是蚂蚁与大象。但再小的蚂蚁也有自己的尊严,再大的大象也不能击垮蚂蚁的信心。正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所说,人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决不能被打败。这就是强者的风范,是重压下的风姿。重压下的风姿,指的便是面对艰苦,面对严酷的悲剧命运,面对难以逆转的社会现实,自始至终都不失去人的尊严,不失去勇气、决心和信心,以顽强坚毅、大胆正派的态度对面一切尖利百思特网的外部冲突和心坎冲突,积极乐观。它是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是一种悲剧人生的艺术表达,是一种压倒命运的力气,更是一种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的优雅。

在《命运交响曲》里,作曲家很好地再现了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人性,增益其所不能”的思想。如果说命运真是上帝,是俄林波斯圣山居住的神,那么曲子里幻化而成的豪杰就是不屈的普罗米修斯,是传说中日复一日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援引中国的一个典故,则是“刑天舞干戚”。“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存。”只要人自己不向命运低头,命运是如何也克服不了人的。俗话说,有志之人,主宰命运;无志之人,命运主宰(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好比你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命运交响曲》的奏鸣曲部分,作曲家旋律的回喝,再现部对程式部有变更的反复,就好像再现着命运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而程式部主副部之间用圆号所作的连接、再现部之前用单簧管演奏的引子,华丽堂皇,具有高尚典雅的气味,便好似强者的骨气与风姿。前后间的对比,是强者抗拒命运的又一种象征。我总认为性命是一座坟墓,要想重生,必需有凤凰涅磐的勇气,有苍鹰啄羽的胆量。罗曼罗兰不是曾经说过,生涯这面犁,一方面割破你的心,一方面掘出新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像惠特曼笔下描写的那样——“即使在(www.isoyu.com原创版权)命运的迎头痛击下,我头破血流,但我仍在前进。”

我们不能屈从于命运,不能做命运的奴隶。人生于世,就好比草长一秋,风吹雨打、磕磕绊绊是在所难免的。要学会顽强,学会在苦难中成长。我们不能因为悲苦而一味沉溺,不能因为灾害而一味感伤,人是小草,风再大,我们依然昂首挺拔在风中,没有什么能压倒我们,包含命运。哲人说过,顽强是一个豪杰最本质的后盾。当我面对自己生涯中所遭遇的坎坎坷坷时,我也一直是这么执著的。我信任,这个世上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如果艰苦来临就向命运俯首屈膝,从而失却一个人做人的尊严,那实在太不值得。我们可以无所害怕地挑衅一切,号称威望的命运也不在话下,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而这些,在《命运交响曲》里被诠释得很好。

《命运交响曲》,是一首集性命哲思和古典意蕴于一体的曲子,它捕捉到了人真正称之为人的灵魂性因素。也难怪贝多芬被世人誉为“音乐诗人”,单就一首《命运交响曲》,他就无愧于这个称号。人说,一首好的曲子,好比是一部好的小说,须内容充足,意义深远。而《命运交响曲》足足具备了这一切。有时候想想,与音乐相比,其实文学真的很笨,因为“文学只有言语,只有浏览,音乐无需说话,只要凝听。若用音乐传递情感,不需纸笔,却能以文学难以想象的速度飞越千山万水,飞进千家万户。生涯也由此而变得更加出色。”似乎,音乐的力气便在于可以不借助语言文字去转达一种人生哲学。

历史总是这样,让苦楚和磨难去培养豪杰、培养巨人。《命运交响曲》,恰恰是一部豪杰反抗命运的传奇之作,它严谨而富有渲染力的声调与旋律,让人感到如梦如幻,却又真实得不容置喙,让人于无形中领会到一种力气,一种足能与魏晋风流相媲美的重压下的风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