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生平(曹雪芹简介及生平事迹)

/ 0评 / 0

曹雪芹的生平(曹雪芹简介及生平业绩)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身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生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哀,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去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本名:曹霑

别称:曹雪芹

字号:字梦阮,号雪芹百思特网,又号芹溪,芹圃

所处时期:清朝

出身地:江宁(今南京)

小说创作

  《红楼梦》一书所反应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社会生涯画面,正是历史上的所谓乾隆盛世,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存在着种种的抵触,也隐蔽侧重重的危机。

  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最后是四皇子胤稹夺得了帝位,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后,立即开展了一场穷治政敌的凶残奋斗,残暴地危害与己争取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权势。曹雪芹的嗣父曹頫就是因跟皇室派别奋斗有连累被罢官,抄家。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以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的,因此带有必定的回想性质;但他创作的《红楼梦》是小说而不是自传,不能把《红楼梦》作为曹雪芹的自传对待。

  1727年(雍正五年)末、1728年(雍正六年)初,曹頫因织造差员勒索驿站及亏空公款等罪,被下旨抄家,曹頫被“枷号”,曹寅遗孀与小辈等家口迁回北京,靠发还的崇文门外少量房屋度日。曹家从此败落。阅历这样家族变迁的曹雪芹,因此而获得对贵族之家种种黑暗与罪行的深切体验,这便成为他创作《红楼梦》主要的生涯基本。《红楼梦》创作开端时,雪芹年未二十。他前后花了十年时光,经五次增删修正,在他30岁之前,全书除有少数章回未分定,因而个别回目也须重拟肯定,以及有几处尚缺诗待补外,正文部份已根本草成(末回叫“警幻情榜”),书稿匆匆交付其亲友脂砚斋等人加批誊清。最后有十年左右时光,雪芹是在北京西郊某山村渡过的。不知是交通不便还是另有原因,他似乎与脂砚斋等人极少接触,也没有再去做书稿的扫尾工作,甚至没有迹象表明他审读、校订过已誊抄出来的那部份书稿,也许是迫于生计只好暂时辍笔先作“稻粱谋”吧。其友人敦诚曾写诗对他规劝,愿望他虽僻居山村,仍能持续像从前那样写书:“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寄怀曹雪芹》)

生世籍贯:

  关于曹雪芹,很多方面仍难有定论,除却生卒年的争议,他的字、号也不能十分肯定,依照曹雪芹的好友张宜泉的说法,应当是“姓曹名沾,字梦阮,号芹溪居士”,但有的研讨者以为他的“字”是“芹圃”,“号”是“雪芹”。他的生卒年问题,已经争辩了几十年。他的生年,重要有二种意见,一种以为他生于公元1715年,即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另一种说法以为他出身于公元1724年,即雍正二年甲辰。他的卒年,重要有三种意见,一种以为他卒于公元1763年2月12日,即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另一种意见以为他卒于公元1764年2月1日,即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还有一种意见以为他卒于公元1764年初春,即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岁首。

  曹雪芹的父亲——曹頫是贾母的原型——李氏的过继子(李氏的丈夫曹寅的侄子)。曹雪芹的上世的籍贯,现有几种意见,一是河北丰润,于明永乐(明成祖年号,1403—1424)年间还至辽东铁岭,后来追随清兵入关,一是辽阳,他的上祖曹振彦原是明代驻守辽东的下级军官,大约于天命六年后金攻下了辽阳时归附,以后随清军入关。

身世考证

  曹振彦归附后金以后,先是属佟良性管辖,后来又归了多尔衮属下的满州正白旗,当了佐领。旋即追随清兵入关。曹振彦在入关前的明、金战斗中以及入关后的平姜瓖之叛的战斗中是立过功的,他历任过山西吉州知州、阳和府知府、浙江盐法道等官职。曹家的发迹,实是从曹振彦开端的。此后,曹振彦之媳,即曹玺之妻孙氏当了康熙的保母。1663年(康熙二年),曹玺首任江宁织造之职,专差久任,至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在江宁织造任上病故,康熙旋即命其子曹寅任苏州织造,后又继任江宁织造、两淮巡盐御史等职务。并命其纂刻《全唐诗》《佩文韵府》等书于扬州。曹寅之所以很得康熙的信赖和赏识,是因为他的母亲是康熙最主要的教引嬷嬷(康熙曾对别人介绍曹寅之母时说过:此吾家老人也。)曹寅又曾是康熙的陪读,是康熙儿时的玩伴。所以康熙南巡六次曹寅家曾主持过四次接驾大典。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曹寅在扬州任上病危,康熙特命千里马送药拯救,只惋惜曹寅已逝世。曹寅病故后,康熙又因极其溺爱曹寅,就叫其子曹顒继任江宁织造(那时好像不许世袭)。不幸的是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曹顒病故,康熙又特命曹寅的胞弟曹荃(宣)之子曹頫过继给曹寅的妻子李氏并继任织造之职,直至1727年(雍正五年)12月24日曹頫被抄家败落,曹家在江南祖孙三代先后共历60余年。曹雪芹就是出身在南京的。直到1728年(雍正六年)曹家抄没后才全家返回北京。当时,曹雪芹尚年幼,按生于乙未说是虚岁是四岁,按生于甲辰说是虚岁五岁。曹家回北京以后的情形,文献绝少记录,曹頫曾经在给康熙的奏折里说道:“惟京中住房二所,外城鲜鱼口空房一所,通州典地六百亩,张家湾当铺一所,本银七千两”等等。

  曹雪芹在穷愁困顿中于公元1763年或1764年即乾隆二十七年或二十八年的除夕逝世。他的不朽巨著《石头记》的前80回,早在他逝世前十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书的后半部分据专家们研讨,以为根本上已经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行世,后来终于迷失,这是不可填补的丧失。

武阳说

  300年前《南昌武阳曹氏宗谱》问世,武阳镇曹村是曹雪芹祖籍地。

  2010年4月8日,在浙江图书馆。找到了300年前的《南昌武阳曹氏宗谱》,这是一本300年前保留完好的《南昌武阳曹氏宗谱》的手抄本。在这本1693年修的《南昌武阳曹氏宗谱》里就清晰地记录了“盖自永乐二年,始祖伯亮公从豫章武阳渡协弟溯江北上,一卜居于丰润咸宁里,一卜居于辽东铁岭卫。则武阳者,洵吾始祖所发祥之地也。”和武阳曹氏的宗谱记录完整一样。历史的清晰记录,事实胜于雄辩,武阳镇曹家是就是曹雪芹南宋祖籍地,千真万确。

  曹雪芹南宋祖籍地在武阳。自中央电视台1994年报道以来,在全国引起百思特网了很大的反应,全国很多的红学.曹学专家都为之付出了很多的血汗来武阳曹家深刻研讨考核,周汝昌对曹雪芹祖籍更是研讨之深,并亲笔题字:《曹雪芹祖籍武阳镇》。

  这部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江西南昌武阳曹氏宗谱》的涌现,不但证明了南昌武阳曹氏宗谱的真实性,还为研讨探讨红学和曹学的专家供给了主要的研讨根据。

  《南昌武阳曹氏宗谱》不但记载了曹氏的世系和世序,还清晰地记载了曹氏的迁徒志和祠堂志。从这本宗谱可以得知:曹雪芹南宋祖籍地在武阳镇,300年前就有真实的记录和认定!看到这本300年前的修的《武阳曹氏宗谱,几十年来曹雪芹祖籍地的争辩,考核,研讨,今天本相大白,所幸的是许多专家能看到自己的研讨结果,与历史记录一模一样,应感心慰。

乳山说

  据最新研讨结果显示,曹雪芹高祖曹玺是被清军自胶东半岛虏获,因同姓而被曹振彦收养,因此曹雪芹祖籍地的研讨应以曹玺为主,而不能把曹振彦的祖籍地当做曹雪芹祖籍地。致力于红学研讨的曹祖义先生从1998年就提出曹雪芹是曹髦后裔,同曹祖义是宗亲的观点。并在全国红学大会上发表其研讨结果,获得了部分红学家的认可。

  曹祖义说,曹雪芹的祖籍在乳山,不管从历史资料上,还是曹雪芹在书中亲撰的家谱上,以及曹祖义的家谱上,都充足证明曹雪芹是曹丕、曹髦的后裔。另外,曹雪芹家和曹祖义家以范字起名上的规矩完整统一,这些都是有力的证明。曹祖义在对《红楼梦》多年的研讨中发明,曹雪芹把他们家的家谱,用“十首怀古诗”灯诗谜的办法,写在《红楼梦》第51回中。可以看出,曹雪芹家和其亲宗东港市大孤山曹家在起名范字上是一脉相承的,以此可以证明他们是同宗谱的本家人。如此,曹祖义和曹雪芹有着共同的祖籍———当时的宁海州河南村。

  复旦大学对国内与曹雪芹有关的曹姓人群进行了DNA检测,现有的曹姓DNA数据支撑曹雪芹祖籍“乳山说”,而不支撑“丰润说”、“辽阳说”等众多学说。

文学特色:

  “生于繁荣,终于沦落”。曹雪芹的家世从鲜花着锦之盛,一下子落入凋落衰败之境,使他深切地体验着人生悲痛和世道的无情,也解脱了原属阶级的俗气和褊狭,看到了封建贵族家庭不可挽回的颓败之势,同时也带来了破灭感伤的情感。他的悲剧体验,他的诗化情绪,他的摸索精力,他的创新意识,全体熔铸到《红楼梦》里。

  酷爱生涯又有梦幻之感,入世又降生,这是曹雪芹在摸索人生方面的抵触。曹雪芹并不是厌世主义者,他并不真正以为人间万事皆空,也并未真正勘破红尘,真要劝人从所谓的尘梦中醒来,否则,他就不会那样苦楚地为尘世之悲洒辛酸之泪,就不会在情感上那样执著于现实的人生。他正是以一种深挚的情感,以自己亲身的体验,写出入世的耽溺和降生的神往,写出了耽溺苦楚的人生本相和希求摆脱的共同神往,写出了抵触的情感世界和真实的人生体验。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有两篇作者自序。在这两篇自序里,曹雪芹自述写作缘起、写作阅历和心得领会,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文学思想和创作原则。他首先批驳了那些公式化、概念化、违背现实的创作偏向,以为这种创作远不如“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创作的作品“新颖别致”,那些“大不近情,自相抵触”之作,“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他既不借助于任何历史故事,也不以任何民间创作为基本,而是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涯,是“字字看来皆是血”,渗透着作者个人的血泪情感。作品“如实描述,并无讳饰”,坚持了现实生涯的多样性、现象的丰硕性。从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中,显示出那种富贵之家的荒诞、衰弱及其离析、败落的趋势。他所写的人物打破了过去“叙好人完整是好,坏人完整是坏”的写法,“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使古代小说人物塑造完成了从类型化到个性化的改变,塑造出典范化的人物形象。曹雪芹以诗人的敏感去感知生涯,侧重表示自己的人生体验,自觉地发明一种诗的意境,使作品婉约含蓄,是那样的历历在目,又是那样的难以企及。他不像过去的小说居高临下地裁决生涯,开设道德法庭,对人事进行义正词严的判决,而是极写人物心灵的颤动、令人参悟不透的心理、人生无可躲避的苦涩和炎凉冷暖,让读者品尝人生的况味。

轶事典故

医德崇高

  依据孔祥泽老先生说,20世纪70年代初和吴恩裕先生去白家疃拜访,曾听一位村民说:当年前山(指香山)旗里有位大夫时常过来给穷人看病不要钱,每次来都在南边山根一间空庙临时借来桌椅给人看病,后来这位大夫搬到桥西住,有了家看病的人便利多了。一次舒成勋先生曾对孔老说,在蓝靛厂原有多家药铺,曹雪芹经常到这些药铺给病人抓药或配药,这些药铺的名字舒老都一一记得,并说给孔老听,遗憾的是孔老当时没有记下。

  孔老还说:雪芹因医术高超,为不少的人治愈了病,一些有钱人的病被雪芹医好了后,常常要买些东西送于雪芹,以报雪芹医病之恩。雪芹往往告知这些人,你不要给我买东西,你的钱先留着,一旦有病人看病,抓不起药,我让他找你,你把他的药钱给付了,这不是可以赞助更多的人解除病痛吗?就这样雪芹为许多贫苦的百姓,治愈了多种顽症,人们交口夸奖雪芹的医术高超医德崇高。

  看来,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得的是一贯做好事。雪芹为西山百姓医病,不要钱,甚至为贫苦的百姓采药,出自于雪芹对西山百姓的爱,百姓口中、心中的口碑就是最好的证明。

与白家疃

  雪芹的好友敦敏在《瓶湖懋斋记盛》中确实地记录是乾隆二十三年春(即1758年),雪芹迁徙白家疃,有原注为证:“春间芹圃(雪芹的号)曾过舍以告,将迁徙白家疃。”在该文后敦敏因请雪芹鉴定书画又先后两次去白家疃,不巧,雪芹都不在家。在后注中敦敏大致讲了雪芹在白家疃新居的情形,为飨读者,引缀如下:“有小溪阻路,隔岸望之,土屋四间,斜向西南,筑石为壁,断枝为椽,垣堵不齐,户牖不全。而院落整洁,编篱成锦,蔓植亟杞藤……有陋巷箪瓢之乐,得醉月迷花之趣,循溪北行,越石桥乃达。”  雪芹留下的传记材质极少,敦敏的《瓶湖懋斋记盛》记述了曹雪芹迁徙白家疃的时光以及雪芹的一些言行,殊显主要。那么雪芹为什么要迁徙白家疃呢?从乾隆十五六年雪芹辞别宗学迁徙西郊,并几经迁徙,最后一次由香山迁到白家疃。有人剖析有经济原因之说、有躲避“舆论”之说、有屋塌之说、有“满汉轸域”(乾隆年间,规定旗人的家奴可以开户,即准许汉人出旗)之说、也有雪芹筑屋白家疃与怡亲王有关之说等不一而足。我则以为除了经济原因之外,雪芹为了寻找一方远避尘嚣,更为幻想的著书、修书之所。

空空道人

  《红楼梦》中有个很主要的过场人物——空空道人。在关于曹雪芹的各种传说中,事涉此人的并不很多。但这位神秘的道人于“红楼”成书到底有什么关联呢?

  吴恩裕先生所著《有关曹雪芹十种》中的《考稗小记》曾说:“得魏君藏''云山翰墨冰雪聪慧”八字篆文,谓为雪芹所书。按篆文并不工。下署‘空空道人’有‘松月山房’阴文小印一方,刻技尚佳,……见之者邓之诚先生谓的确为乾隆纸,而印泥则不似乾隆时物,盖乾隆时之印泥色稍黄云云。余为谓倘能判断为乾隆纸,则印泥不成问题。盖不惟此印泥本即为浅朱,即使为深朱亦不能必其为非乾隆时物。‘空空道人’四字尚好。此十二字,果为雪芹所书否,虽不可必,然1963年2月晤张伯驹先生,谓‘空空道人’四字与其昔年所见雪芹题海客琴樽图之字,‘都是那个门路’云。”吴先生虽然经两位大家鉴定为曹雪芹真迹,因印泥的色彩有碍,证据略显苍白。

  杨奕先生长期生涯在白家疃邻近的太舟坞,曾写过《清代有名词人之一纳兰性德》一文,讲到一件非常主要的问题,就是白家疃有一座空空庙,这便是为雪芹的“空空道人”供给了直接证据。为飨读者,引缀如下:“就在曹雪芹白家疃居所的南边山根,曾有一座小庙独立山麓。庙一间,面积约十平方米。因为庙中没有神祇偶像和牌位,空空荡荡,当地人叫它‘空空庙’。此庙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平整土地时被拆除。……虽已无文字记录,但从形制和地位断定,当为山神庙一类。建筑年代已无考证。现今有人以为这座‘空空庙’可能与曹雪芹《红楼梦》开头所写的‘空空道人’有关。”

  杨奕先生仅推测空空庙与《红楼梦》的“空空道人”有关。但并没有点破“空空道人”就是曹雪芹。可能杨奕先生没有见到吴恩裕先生着的《有关曹雪芹十种》一书,或许也没有见到“云山翰墨冰雪聪慧”这幅篆文小品。吴恩裕先生虽然请了当时有名鉴定大家鉴定为曹雪芹亲书,但始终没有弄清“空空道人”之号与雪芹的关系。白家疃的“空空庙”无疑为《红楼梦》以及曹雪芹的研讨供给了极为主要的证据。

与广泉寺

  香山广泉寺是唯一确实记录曹雪芹与好友张宜泉到过的处所,并且两人留有诗歌颂和,遗憾的是,雪芹先生的诗没有传播下来,只有宜泉先生依照雪芹诗歌的原韵和诗被记载下来,为飨读者,引缀如下: “君诗曾未等闲吟,破刹今游寄兴深。碑暗定知含今雨,墙贵可见补云阴。蝉鸣荒径遥相唤,蛩唱空厨近自寻。寂寞西郊人到罕,有谁曳杖过烟林。”(《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

虎门阅历

  位于西城西单东侧的石虎胡同31号、33号院(上世纪60年代前为7号、8号院,今为民族大世界商场),两院相通,是北京保留百思特网较好的一座明清大宅。而且还曾为皇家府邸。这座府邸是大型的多重四合院。在北京众多的四合院中,这个院可以说是居住名人最多的院落之一。此院在明代为“常州会馆”,是江南举子进京科考居住学习的处所。在清初,清政府把会馆迁移到南城,这里又为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的府邸。因清皇太极的小女即十四格格恪纯公主下嫁给吴应熊,故这里一直被人们称为“驸马府”,又称“恪纯公主府”。北京的史地学者们为着文或探讨便利,仍习惯称这里为“驸马府”。到清雍正年间,为对八旗子弟教导,在这里树立清“右翼宗学”(清左翼宗学在东城的灯市口)。曹雪芹曾在这里任教。因曹公的好友敦诚有诗句“当时虎门数晨夕”,所以红学家们又称这里为“虎门”。

  曹雪芹是什么时光到右翼宗学任教的呢?红学家们也没有定论。但有的红学家以为大约是在1744年(乾隆九年)左右。他在宗学里具体的工作是什么呢?红学家们竟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助教,有的说是教师,有的说是舍夫,有的说是瑟夫(这个瑟夫是否为舍夫的谐音),还有的说是职员、夫役、当差等。总之,他是在宗学任教。曹雪芹在右翼宗学任教,他是什么学历呢?有的红学家以为他是孝廉(即举人),但多以为是“贡生”,而且是“拔贡”。在清朝的学制中“贡生”有六贡,即恩、拔、岁、优、副、例。曹公的“拔贡”是顺天府的拔贡,是经朝考及格的,故能到宗学任教。而敦敏、敦诚兄弟是右翼宗学的学生,他们大约是在1744年(乾隆九年)入学的。

  关于曹公是什么时光分开的宗学,红学家们也不太清晰。只是依据右翼宗学是在乾隆十九年时迁走,推算可能是在乾隆十六、七年左右分开宗学到的西山。曹雪芹纪念馆,即过去的正白旗村39号老屋,实际上也就是曹公旧居,在1974年4月发明了题壁诗,有的诗注有“丙寅”年,也就是乾隆十一年,证明曹公在乾隆十一年时已到西山。有红学家说,曹雪芹是在其好友及表兄福彭的赞助下住到西山的,福彭正是正白旗的都统。还有福彭英年早逝,是在乾隆十三年41岁时逝世的。所以曹公在乾隆十一年时已在西山是可能的。在曹雪芹纪念馆的第三展室就明白写着:“约于乾隆十年左右,他为生涯所迫,分开京城,结庐西山,过着''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生涯,用血和泪铸成了他的举世名著的”。这也就是说,曹公在乾隆十一年时已分开清右翼宗学。总之,曹雪芹在清右翼宗学教学的时光不会太长。因红学家们多有着文,说曹公的思想情感是爱憎分明,疾俗愤世,甚至“傲骨狂形”,这当然是统治者所不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