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服饰(满族传统服饰简介)

/ 0评 / 0

满族服饰(满族传统服饰简介)

满族历史悠长,文化发达。其服饰文雅华美,在我公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历史上曾对我国的服饰发展有过很大影响。

满族先民生涯在白山黑水之间,为长期适应寒冷气象而选择了包暖性较好的袍假装为日常服饰。在明朝中期满族接收中原汉族的袄式服装,改良成具有其民族特点的“旗装”也称“旗袍”。清朝树立后由于满族贵族统治者的强迫性推广,旗装在全国通行,但很快与汉族传统服装相融会。到民国时代又参加了现代西方时装成分,形成了具有中公民族特点的现代旗袍。二十世纪以来,满洲族经济、文化都产生了伟大变更,许多传统的服饰已十分鲜见了。满族先民是游猎民族,在理发技巧尚不发达的时期,为了适应长期游猎跋涉的生涯,满族男子选择了辫发作为发式。其做法是先将额前部的头发剃光,以避免遮挡视线,便于射箭或搏斗。后部的头发不作发籍而是梳成发辫,以百思特网适应骑马颠簸。这种发式曾在清代为统治者应用政治手腕在全国强迫推行。

古代,满族先世的服饰,一百思特网年四季皆穿袍服,分为光皮和毛皮两种。其后,“女工所织,只有麻布”。清初,在宁古塔处所,“满洲富者绩麻为寒衣,捣麻为絮;贫者衣狍皮,不知有布帛”。直到康熙年间,“今居宁古塔者,衣食粗足,则皆服绸缎,天寒披重羊裘,或猞猁狲、狼皮大呼。惟贫者乃服布”。这与从前衣皮的时期,不可同日而语。

明朝南迁到辽东地域的满族人,他们的服装是布、皮兼用。到努尔哈赤率部起兵后,他们的服饰混乱无章,涌现“高低同服”的现象。直到皇太极时期,冠服始有定制。入关之后,从皇帝到兵丁之衣冠,寒暑改换,皆有定制,不可逾越。至于闲散旗人,男皆袍服,以绸缎或布制做,外套马褂,直到辛亥革命,一直是这样。

满族妇女的旗袍,多有发展,喜用绸缎制做。在北京等地风行“十八镶”的做法,即镶十八道衣边才算好看,样式也变成宽袍大袖,可算是清朝的时装。

旧时满族男子留百思特网发束辫,穿马蹄袖袍褂,女子穿广大直筒旗袍,天足,着花鞋。满族妇女不缠脚,所著鞋子绣有英俊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坚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满族妇女的发式变更很大,姑娘时期,只简略地把头发在脑后挽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