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钻石(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有什么区别?)

/ 0评 / 0

栽培钻石(天然钻石和栽培钻石)有什么区别?)

作者:新零售商业评论特约评论员向马

“天然钻石和人工种植钻石之间的博弈是一场‘持久战’。”

“天然钻石失宠了?!"

5月初,当全球珠宝产量最高的时尚品牌Pandora宣布不再使用天然钻石,而是使用实验室合成宝石时,有媒体提出了这个问题。

关于放弃天然钻石,潘多拉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拉基克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钻石应该是负担得起的和可持续的”。

稍微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Lakik的话火力十足:首先,对于目标客户,他说明了人工培育钻石的“平价”有利于“钻石自由”的实现,而对于珠宝行业,则突出了人工培育钻石的可持续性高于天然钻石。

这样的行为和声音让潘多拉赢得了二级市场的确认。在宣布放弃天然钻石后,潘多拉的股价当天上涨了7%,创下了四年来的新高。

然而,钻石行业对潘多拉展开了“帮派斗争”。包括世界钻石委员会、强制珠宝委员会、世界珠宝联合会、天然钻石委员会和国际钻石制造商协会在内的五大行业组织发表联名信,指责潘多拉发表了“误导性”言论。

潘多拉受到了指责,它对天然钻石的应用也被曝光。数据显示,2018年潘多拉使用的宝石中,只有0.04%是天然钻石;去年售出的8500万件珠宝中,只有5.5万件天然钻石产品。

正因如此,潘多拉被认为“利用了天然钻石和实验室合成钻石之间的冲突,巧妙地将其作为品牌营销的机会”。

不难看出,潘多拉就像一盏聚光灯,展现了天然钻石与人工培育钻石之间的“冲突”与“机遇”,将双方的商业博弈放在了光明的一面。

蓝色商机

在谈商业游戏之前,首先要澄清的问题的关键是,培育钻石到底是不是真钻石。

“培育钻石”此前多被称为“人造钻石”和“人造钻石”,让人以为它们不是“真钻石”。然而,这只是“命名不慎”造成的误解。

从化学成分来看,栽培钻石的成分与天然钻石相同,也是一个碳原子。其硬度为莫氏10,密度和折射率完全相同。

从钻石培育的技巧来看,有两种技巧:一种是高压高温法(HPHT),其原理是模拟天然钻石形成的地幔条件,在实验室发明高温高压环境。

另一种是化学气相沉积(CVD),将金刚石切成薄片作为金刚石培育的基质或种子,即在金刚石上钻孔,以含碳量较高的甲烷或石磨为碳原料,通过高温高压的模拟环境和特殊处理,使原料产生的游离碳原子附着在金刚石晶体上,使种子逐渐长大,金刚石纯度极高。

据媒体分析,无论是钻石养殖的名称,还是CVD技术的钻石养殖过程,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珍珠养殖。“毫无疑问,养殖珍珠和天然或野生珍珠都是‘真正的’珍珠。”

更重要的是,把钻石培育成“真钻石”已经得到了有声望的组织的认可。

2018年,美国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公布的珠宝指南从钻石的定义中删除了“天然”一词。这意味着非天然种植钻石获得了“合法”地位。

GIA是一家国际知名的珠宝鉴定分级机构,不再使用人造钻石一词,而是更名为实验室训练钻石,并为训练钻石颁发“专属身份证”。

也是真的钻石。种植钻石有很大的价格优势。据媒体报道,2017年,一颗1克拉实验室培育钻石的零售价为同等属性的抛光天然钻石价格的65%,到2020年,这一比例已降至35%。

换句话说,与同级别的天然钻石相比,栽培钻石的价格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左右,很多栽培钻石品牌甚至可以达到五分之一左右。

为此,不少培训钻石品牌直言“让年轻人实现‘钻石自由’”。

更加亲民的价格是年轻人的一大“杀手锏”。与此同时,相对于珠宝首饰日益下降的婚礼需求,“取悦自己”的需求日益增加,为培育钻石提供了强大的消费能力。

根据贝恩咨询的调查,自我满足的需求在中国和美国的钻石消费意愿中排名第一,中国近一半的消费者为自己购买钻石。

产品优势和成本需求正在影响所有钻石行业。

曾经坚决捍卫天然钻石地位,强调天然钻石是“真钻石”的全球最大钻石供应商德比尔斯,也在2018年参加了钻石培训团队。

德比尔斯首席执行官布鲁斯·克莱夫(Bruce Clive)坦言:“大量研究表明,消费者认为人造钻石是一种有趣且廉价的产品,因此我们看到了一个被其他人忽视的机会。”

这正是一个被称为“新蓝海”的商机。我们应该知道,全球天然钻石产量约为1.2亿至1.6亿克拉。2020年仅培育600万至700万克拉钻石,渗透率约为6%。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蓝海”越来越受到关注。2019年3月,香港国际珠宝交易会首次开辟了专门种植钻石和宝石的区域。“大概有三四十家厂商在这里展示和销售”。

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沈锡田教授大呼:“这在香港珠宝交易会上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市场正在慢慢开放。”

市场力量、冲突、对抗、博弈此起彼伏。

公开的冲突和隐蔽的斗争

培育钻石品牌强调自身产品的环保性和连续性。这方面的声音越大,自然钻石的“原罪”就会越受关注。

这是一个与商业基础相关的游戏。

对于天然钻石技术资源网的原罪,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电影《血钻》《小李子》进行了充分的诠释。这部电影揭示了塞拉利昂内战背景下钻石开采和贸易的残酷本质,即非洲冲突地区的钻石开采和销售被用来支持反政府力量。

来源电影《血钻》

另一个原罪是打井采矿,对矿区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对比天然钻石的两大原罪,有分析认为培育钻石有天然优势。“前者不言而喻,对于后者,美国实验室培育钻石品牌Diamond Foundry声称在实验室应用了太阳能和风能,并获得了零碳排放认证”。

《小李子》就是一个有力的行走例子。作为一名环保人士,在参与了十年血钻后,他投资了钻石铸造公司,培育钻石“平台”。

然而,实验室培育的钻石真的像厂家宣称的那样是连续的吗?

事实上,钻石的种植也需要大量的能源进行生产,这是在高压高温的技术资源网络环境下进行的,煤炭和电力被广泛使用。

S&P全球子公司Trucost ESG Analysis撰写的一份天然钻石行业透明度报告也显示,人造钻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天然钻石的三倍。

如果说“原罪”是双方的“公开斗争”,那么代价就是双方的“内斗”。一些厂商扭转了培植钻石的价格优势,悄悄上演了“偷饵换饵”的戏码。

三个月前,美国宝石学会对外发出警告,称近期实验室培育或处置的大量钻石,通过伪造钻石报告和钻石腰码冒充天然钻石。

比如其中一家实验室培育的钻石,检验结果为1.51212克拉,D色,VVS2净度,IIa型,切割等级为“非常好”,而该颗钻石的附呈报告显示为1.50362克拉,E色,VVS2净度,I型,切割等级为“非常好”的天然钻石。

训练钻石冒充天然钻石自然可以被美国宝石学研究所这样的专业机构识别,但以牺牲一方为代价,肉眼很难识别,这也为冒名事件的频繁发生提供了一种“温床”。

培育钻石,除了像天然钻石一样摆出一副“非法的样子”之外,还有一个现阶段不容忽视的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天然钻石的存量。

据业内人士刘介绍,在国外市场,80%的钻石品牌或经销商都是新成立的公司,且负荷较轻,没有库存减值压力。

但国内栽培钻石大多通过传统珠宝渠道销售,积累了大量天然钻石库存。“除非传统珠宝商能够确认栽培钻石不会对消费者购买天然钻石产生任何影响,或者经营栽培钻石能够更加稳定和有利可图,否则他们不会轻易尝试自动推广栽培钻石”。

从这个角度来看,天然钻石和人工培育钻石之间的博弈将是一场“持久战”。即使中国想要摆脱传统的珠宝渠道,也需要新的渠道和多方合作。这也是一条荆棘路,不可能一蹴而就。

当然,在所有的珠宝市场中,天然钻石和人工培育的钻石不仅相互纠结,而且“同台兼容”。在戴比尔斯等巨头掌控天然钻石话语权的同时,也在耕耘钻石市场加紧布局,这是对行业趋势的最好诠释。

营销为王

天然钻石和人工钻石之间的博弈似乎并不平等。用分析师的话来说,他们在不同的赛道上行驶:后者是豪华路线,而前者是超然的。

所谓“超然立场”,是指与钻石的培育和过去的自我相比,天然钻石正在经历“最黑暗的时刻”。

正如兴业银行分析师所言,钻石矿商正面临价格疲软和销售大幅下滑的双重打击,这相当于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

疫情“黑天鹅”的出现,加剧了钻石行业的危机。

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2020年几乎每家钻石矿商的销量都大幅下降。

其中,埃洛沙集团原石年销售额为26.5亿美元,较2019年下降19%,总销售额为3210万克拉,较2019年下降4%。德比尔斯全年原石销售额为28亿美元,较2019年下降30%,总销量为2140万克拉,较2019年下降27%。

到2021年第一季度,疫情有所缓解,但在描述本季度钻石生产情况时,业内人士形容为“非常谨慎和乐观”。这是因为,在乐观的预测背后,还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在如此严格的情况下,究竟是卖天然钻石还是培养钻石似乎不再那么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再次激活市场消费钻石产品的热情。

归根结底,营销才是王道。

谈到培育钻石营销,刘提到了产品的多元化。他解释道:“跳出天然钻石的产品框架,做出更具辨识度的产品,更多元化的主题,更常见的材质和工艺表达,时尚、个性、跨界和融合将是培育钻石产品吸引眼球的法宝。”

其实天然钻石的营销也是如此。

需要注意的是,培育钻石营销并不一定是掠夺目标客户的天然钻石。根据贝恩公司合伙人Olya Linde的说法,由于持续的产品差异化,与天然钻石相比,人工种植钻石占据了单独的市场份额:

“我认为它正在接触许多不同的客户。随着技能的提高和价格的不断下降,培育钻石越来越受欢迎。我相信这为更多的消费者提供了机会,尤其是那些可能没有考虑过钻石首饰的消费者。所以,这不是替代品,而是蛋糕真的越做越大了。”

“蛋糕越做越大”,这无疑是好的信息,但谁能吃得更多值得仔细审视。

毕竟年轻人的“钻石自由”才是把“蛋糕”推大的主要因素,谁能赢得更多年轻人的青睐,谁就能实现利润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