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须有罪名(“莫须有”究竟是什么罪名?)

/ 0评 / 0

莫须有罪名(“莫须有”毕竟是什么罪名?)

众所周知,"莫须有"是秦侩诬告给一代名将岳飞的罪名,然而这个罪名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一直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最受认可的几种释义,无外乎"或许有","不须有"这二者最为站得住脚,最为有理有据。

最主流的意见,是《辞源》中持有的观点——或许有。这种释义有一种推测的成分,暧昧其辞,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这样的闪耀其词的罪名,放在一位军功赫赫,威震三军,精忠报国的元帅级的高官身上,自然不能服人,所以更加凸显了岳飞的冤屈。但这种说明也存在一个很大的破绽:首先,岳飞是有罪名的,当时受秦桧指使,奸臣万俟卨诬告岳飞重要的罪名有:"飞曾尝自言'己与百思特网太祖皆三十岁建节'""受诏不救淮西罪""令张宪虚申警报以动朝廷",这样具体的描写基本用不着在定义罪名时暧昧其辞;其次,这样的答复不符合秦桧的身份,对于这样重大的案件,又是出于他的设计,自然可以对答如流,不可能显得如此仓皇。

另一种说法出于对当时政治环境的考量,做出了"不须有"的说明。岳飞的罪名完整是由秦侩一手炮制的,这是这件事最表面的政治奋斗的因素。还有更大的因素储藏在背后——岳飞当时可以说是高官厚禄,秦侩要想扳倒岳飞绝对不是一般的诬告可以陷害的了的,如果查无实据,不可能成案,而事实上岳飞的案件的确查无实据,那么这背后的因素就耐人寻味了。

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政治环境——大宋的决策者赵构已经决议与金议和,并且接见对方使者。在会谈中,秦桧答应不再应用"宋国"之称谓,改为大金的属国,并且每年交纳供奉等等事项……而此刻,接到资讯的岳飞,极力反对议和,反对不成,遂请求解甲归田。在投降派来看,岳飞的身份横亘在两国中间,已经成了一个"障碍",岳飞的逝世成了必定。

再来说说当时的决策者——高宗赵构。历史上对赵构气人的评价一直以脆弱胆小居多,然而我们都疏忽掉了一个问题:真的脆弱胆小,那在宋徽宗的31个百思特网儿子当中,赵构又是如何能够成为那个唯一的幸存者呢?北宋消亡时,还是康王的赵构受钦宗蜡丸密信,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星夜驰援。但他本人不久也被金兵俘虏,后乘机逃脱。之后战乱中宋军一路溃败,赵构饱受追兵惊吓,这一点也常被用以论证他的怯懦无能的性情缺点。但当时如果他没有逃跑,而是在北方战逝世,那么可能会涌现一个更糟糕的局势:女真人不是在17世纪,而是在12世纪就驯服中国了(www.isoyu.com原创版权)。由此可以看出,宋高宗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胆小脆弱无知,相反,他有着自己的政治抱负,甚至可以说是作为帝王该具备的素养他都具备,包含如何御下以保自己的帝位。也因此,功高震主,屡屡不听支配,连发12道金牌才召回的岳飞,成了高宗这个政治家的心头大患。

岳飞的悲剧就在于此,他身居高位,但性情却过于刚正清廉,对政治一窍不通。他忠实正派的一面曾使他成为高宗最观赏的将领——高宗曾亲笔题写"精忠岳飞&quo百思特网t;的战旗赐予岳飞的神武军。后来岳飞眼看光复失地无望,表示得极为愤恨,称病3个月,不肯复职。这一举措对于身居军中高位的岳飞来说显然过于儿戏和轻率了,因此他也并未意识到自己这番举措到底给自己带来了多大的灾害——君要臣逝世臣不得不逝世的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猜疑。

沙场上的神武大将,政治场上的"傻白甜",因而岳飞能逝世在秦侩的诡计之下,这不仅仅是秦侩的一人之计,背后站着的是当时的决策者宋高宗。

欲知故事毕竟如何,且听刘兰芳老师细细讲来……

关注我!我将一直都在!

如果你爱好评书,那你将爱上我的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