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训练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 0评 / 0

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根据中枢神经中不同的病变部位分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基底节共济失调、脊髓后索共济失调,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协调性训练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协调训练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协调功能障碍的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三个区域控制协调运动的产生,它们是小脑、基底神经节和脊髓后柱。

1.小脑机能不全引起的协调缺陷

缺乏对距离的精细协调和判断,会影响步态、姿势和运动。它的步态通常表现为双脚分离度大、不规则、不稳定和蹒跚。

(1)距离辨别能力差:对距离的判断能力差。

(2)有意震颤:自主运动时发生震颤。

(3)姿势性震颤:站立时身体前后摆动。

(4)交替运动障碍:又称快速反应动作差,难以完成快速交替动作。

(5)运动规律:完成的活动不是一个平滑的运动,而是一系列的运动成分。

2.基底神经节功能障碍引起的协调缺陷

基底节神经病主要是由于运动异常和肌张力改变。其主要表现之一是震颤、肌张力增高、随意运动减少、动作迟缓、面部表情呆滞,如帕金森综合征;另一种是上肢和头面部无意识、无目的的运动,类似于随意运动的一个片段,但肌肉张力较低,如舞蹈症。具体表现如下:

(1)静止性震颤:明显特征是随着有目的的运动而减轻或消失。

(2)不能运动:不能开始一个动作。

(3)手足蠕动:四肢、躯干、面部缓慢不自主的扭动运动。

(4)偏心性舞蹈症:身体一侧突然的、痉挛性的、有力的、漫无目的的鞭打样运动。

(5(原创版权www.isoyu.com))肌张力障碍:肌肉张力由高到低的变化是不可预测的。

3.脊髓后柱(索)功能障碍引起的协调障碍

后索疾病、本体感觉和辨别触觉信息无法传递到大脑皮层,患者闭眼时无法确定各个关节的位置。具体表现如下:

(1)闭眼或房间太暗时,由于视觉反馈减弱,平衡障碍增加,说明患者站立时身体抖动倾斜,容易摔倒。

(2)步态:双脚叉开,摇摆,脚步不一样,腿抬得高,落地声音大,走路时照顾脚。

(3)距离辨别能力差:四肢位置不能准确放置或不能触摸特定物体,患者看不见也不能说出检查者写在皮肤上的文字。

共济失调是患者肌肉收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控制障碍,主要表现为间隙差,即运动幅度不是太大(间隙过大)就是太小(间隙不足),使运动分解。原因是肌肉群不能及时配合好,形成流畅流畅的动作,反而成为许多孤立的收缩阶段,这也与肌肉收缩和放松的延迟有关,尤其是在做前后重复动作时,临床上称为旋转运动障碍,这些障碍也可以在语言和文字中重现。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说话缓慢而模糊,但会突然爆发出几个字,这叫音爆的吃。书写经常出现字体异常,笔画不齐的情况。协调障碍患者的日常活动经常受到影响,如穿衣、系扣、拿东西、吃饭等。

协调训练法

上肢协调训练

1.交替抬起两个上肢。

2.双上肢交替触肩:左右上肢交替屈肘,触同一个肩,然后抬起。

3.双上肢交替前伸:上肢向前伸至水平位置,逐渐加速。

4.交替屈肘:双上肢从解剖位置开始,然后左右交替屈肘,用手轻拍同侧肩膀。逐渐加速。

5.前臂旋前旋后:肩关节前屈90o,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旋后练习在左右两侧同时进行。或者在一边练一段时间,再在另一边练。

6.手腕屈伸:同时在两侧锻炼手腕屈伸,或者在一侧练习一定时间,再在另一侧练习。

7.双手交替拍掌:双手放胸,左掌拍右掌,再右掌拍左掌,这样可以逐渐加快速度。

8.指鼻练习:交替用食指指向鼻子的左右两侧,或者用食指指向鼻子的一侧,反复练习一定时间,再练习另一侧。

9.手指练习:双手对应的手指相互触碰,从拇指到小指交替进行;或者左手拇指指向另外四个手指,练习一定时间,然后换右手,或者双手同时练习。以上练习也要逐步加速。

10.用手指轻敲桌面:同时用五个手指交替轻敲桌面,或者在一边练习一定时间,再在另一边练习。

11.其他:画画,玩跳棋等等。

下肢协调训练

1.交替屈髋:仰卧在床上,伸直膝盖,左右交替屈髋至90°,逐渐增加速度。

2.交替伸膝:坐在床边,双腿自然下垂,左右两侧交替伸膝。

3.坐姿交替踏步:坐姿时,左右两侧交替踏步,逐渐加速。

4.拍地练习:脚跟着地,脚尖抬起拍地,可以双脚同时拍,也可以分开拍。

整体协调培训

1.走在同一个地方:踩着踩着,上肢一个接一个交替摆动手臂

逐渐加速。

2.高脚跑到位:高脚跑时,上肢交替

手臂,逐渐加速。

3.其他:跳绳,踢毽子等等。

协调培训注意事项

1.协调功能训练适用于协调功能障碍患者。

2.如果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严重感染,或严重痉挛,则不适合训练。

3.训练前和训练中注意协调功能评估,以便了解问题,制定或修改训练计划。

4.协调功能训练不是孤立进行的,肌肉力量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其他训练也要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