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产量突破3000公斤——袁隆平团队成功创下双季稻产量纪录

/ 0评 / 0

作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即使到了90岁也从未停止过对水稻的研究。近日,袁隆平团队双季稻田产量超过3000公斤的消息再次震惊了人们。这是袁隆平团队的另一套。世界纪录,袁隆平团队沙摩海水稻亩产突破1000万的消息刚刚过去,不禁让人感叹袁隆平院士对中国粮食问题的贡献。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袁隆平团队对双季稻亩产量的影响。

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亩产超过3000公斤

【/h/】11月2日,湖南省衡南县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迎来晚稻测产,晚稻平均亩产911.7公斤。

【/h/】今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产研究田试种验收,早稻平均亩产619.06公斤。早稻晚稻达到亩产1500斤的目标!这意味着第三代杂交水稻的平均亩产量已经超过1500公斤(3000公斤),达到1530.76公斤。此前,袁隆平团队曾多次打破超级稻单位面积700、800、1000、1149公斤的世界纪录。

之前有报道袁隆平团队的沙么亥水稻亩产量超过1000万

央视新闻:经过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连续三年的试种,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的300亩海米在这两天收获,又一次大丰收。

海米又称耐盐碱水稻,是一种能在一定浓度的盐碱土壤中生长的水稻品种。在新疆喀什岳普湖县柏瓦提乡的海米试验基地,大型收割机正在密集作业。前几天这块地的亩产达到了548.53斤。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沙漠,也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地方。海米试验基地所在的岳普湖县,土壤盐渍化严重,pH值高达7.8。90%的耕地土壤含盐量超过15%,被视为“农业沙漠”。

【/h/】自2018年起,袁隆平院士领导的青岛海稻R&D中心将月浦湖县八一阿瓦提乡阿盖麦村作为全国首批盐碱地水稻改良试验基地之一。从最初的80亩到现在的300亩,海米试种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不断改良。今年,基地通过自主育苗和使用新型营养肥料,提高了海米对当地土壤的适应性,促进了海米的根系生长。

【/h/】收割完这些海米后,冬小麦会在这个地块上重新种植,研究人员会对冬小麦的生长情况做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

袁隆平前几年接受采访时说,我国耕地面积小,18亿亩耕地在红线上。但是我们有十多亿亩盐碱地,其中近两亿亩可以种植水稻。如果对海米的研究成功,增加至少1亿亩耕地是什么概念?它可以多养活1亿人。

除了杂交水稻之外,袁隆平还取得了什么成就

1。开发了网最好的沙漠稻。众所周知,沙漠地区干旱少雨,土壤贫瘠,完全不适合水稻生长。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领导的青岛海稻R&D中心团队克服各种困难,为开发适合沙漠环境生长的水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来自印度的生产计量专家Ishtar给袁隆平发来贺电:“这种生产计量结果非常振奋人心,令人印象深刻。”

2。发达的海米。“海米”并不意味着大米生活在海水中。一般来说,“海米”是指能在盐碱地生长,甚至能在海水中浸泡的“耐盐米”。世界上有9.5亿公顷盐碱地,亚洲有3.2亿公顷,所以海米的研究和发明对世界有重要影响。千亩沙滩化为良田,米香浮于盐碱地。这是袁隆平团队开发海米和海水的初衷和愿望。

【/h/】2018年5月,袁隆平团队在青岛海米R&D中心种植海米。在灌溉水含盐量为6‰的条件下,亩产量实际上超过了600公斤,是原来亩产300公斤目标的两倍。

【/h/】海米开发成功后,袁隆平团队对“海米”研发的信心增强。袁隆平的团队决定在全国主要盐碱地类型和延安南泥湾次生盐碱地及退化耕地中,将荒地变为粮仓,为国家增加更多的粮食。为了养活更多的人。

袁隆平院士说:“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享受草下清凉的梦,一个是用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

水稻生长过程

(原创www.isoyu.com版权)一、苗期

收集稻种并播种到土壤中。当生长条件合适时,种子会取出胚根,长大后从土壤中冒出来。这一次是幼苗开始上升的阶段。在叶子长出来之前,土壤中的养分被根吸收。叶子长出来后,不仅可以通过根,还可以通过叶子的吸收转化为营养物质。

ii .分蘖期

幼苗生长一段时间后,进行移植。从移栽到拔节期称为分蘖期。因为移栽后根系会受到损伤,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等待5-7天左右,地上部分即可恢复。

iii .标题日期

百特网从拔节长到幼穗一般需要一个月,这是生长的关键。之后随着生长,每隔5-7天左右就会拔耳朵。

四.结果期

【/h/】耳朵拔掉后,还是干的,种子也不饱满。从开花到籽粒成熟期间,茎会生长上升,开花产生缓慢富集的籽粒。这个阶段决定了能否达到高产,要注意施肥。

微信搜索: Buy E-shop ,关注微信官方账号的Buy E-shop,可以了解更多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