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锈病的防治方法

/ 0评 / 0

菊花锈病有黑锈病、白锈病、褐锈病等,都是病菌孢子传染的,气候湿润时容易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也为害茎杆,菊花患病初期叶面产生淡黄色斑点,然后隆起呈淡褐色至铁锈色的疱疤状物,由白色逐渐变为黄褐色,而叶正面则为淡黄色斑点,且较微凹陷,不久疱疤突起开裂,在生长中后期的锈褐色粉(病菌、孢子堆)散出,散发出大量黄褐色粉末状孢子。严重时,菊叶上布满病斑、叶片卷曲,叶色黄褐,植株生长不良、衰弱,并且大量落叶。

(1)黑锈

黑锈病是危害最大的锈病之一。开始时,叶表面出现小而苍白的斑点,逐渐扩大成略圆的突起,叶背相应部位出现褐色或深褐色的水泡斑。很快,叶背表皮断裂,产生成堆的橙黄色粉末,成为病菌的夏孢子,而在生长后期,出现暗褐色或暗黑色的椭圆形肿斑。破碎后,栗色或黑色粉末作为病菌的冬季孢子散落。散落在风中,大面积感染。后来叶片上出现了黑色的椭圆形斑点,叶片背面表皮破裂后出现黑色粉末。严重时,整株植物自下而上感染,最后叶子干枯。

(2)白锈

叶表面出现灰白色圆形斑点,叶背出现白色或灰白色水泡,后期变为淡褐色或黄棕色,为病原菌冬季孢子堆。一片叶子甚至整片叶子上可能有很多病斑,严重时可能导致菊花植株死亡。比黑锈危(www.isoyu.com原创版权)害更大。

(3)褐锈病

叶片表面密集分布浅棕色或橙黄色斑点,产生黄色叶片。

铁锈是一种真菌疾病。引起菊花锈病的病原有菊花茎锈病、菊花茎锈病、蒿层锈病三种,其中前两种较为常见。病原体为担子菌亚门,白锈由柄锈菌引起。冬孢子椭圆形,棒状至纺锤形,黄褐色,顶端有突起和双胞,分离处稍收缩,茎狭窄,表面光滑。而且黑锈是菊柄菌引起的。病原菌一般在植物新芽中越冬,随着菊花幼苗的繁殖而传播。致病菌凉,不耐高温。9-12月份发病频繁,6℃以下或31℃以上不易感染。温暖潮湿的季节有利于疾病的发生。它们最容易发生在湿度高、光线不足、通风不良、昼夜温差大以及10-24℃、寒冷、多雨和温暖的夜晚的条件下。菊花品种对锈菌的抗性不同。从上海引进的品种如白静、新兴白静、晁红佰等受感染严重,而桃金山、麦基等抗病能力较强。

预防和控制方法:

1.雌株应无病虫害,扦插时用代森锰锌溶液浸泡插条可防止带菌插条繁殖。

2.实施检疫。特别是引进日本品种或从日本引进菊花苗、插条时,要严格检疫。

3.发病初期喷洒15%粉绣灵1000倍液、25%维绣灵1500倍液、80%代森锌500-700倍液、0.5波美度石神合剂。另外可以喷3-4波美度石硫合剂一次发芽。80%代森锰锌500倍液、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萎凋乳油4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10天喷洒一次,交替使用

4.选择抗锈病品种和无病母株。避免密植,控制肥水,防止土壤过湿。雨天应排干田间积水,避免病菌随水飞溅传播。开花后,应彻底清除患病植物的叶子,并集中焚烧,以消除传染源。

5.清理花园。去除病叶、植物、残体,集中焚烧。轮换。避免换土连作和盆栽。选择高干地和肥沃的沙壤土种植。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光线。肥料应该充分分解以促进植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