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军事家(中国历史上十大军事家排行榜)

/ 0评 / 0

中国古代十大军事家(中国历史上十大军事家排行榜)

谈到中国历史上的名将,信任朋友们脑海中会出现出来很多的名将,他们用自己的胆识与能力,发明了无数震动人心的丰功伟绩,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我来清点一下中国古代十大军事家。

TOP10.徐达

徐达(1332年-1385年),汉族,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徐达出生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加入了朱元璋引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次年,被任命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旋即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颠覆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消亡元朝。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权势,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从军国是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他为人谨严,擅长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树立了不朽的功劳。

TOP9.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西汉名将、军事家、民族豪杰。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同父异母兄长。

霍去病十七岁为剽姚校尉,带领八百骑兵深刻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十九岁时升任骠骑将军,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百思特网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这是华夏政权第一次占据河西走廊,从此丝绸之路得以开拓。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与卫青率军深刻漠北,于漠北之战中消灭匈奴左部主力七万余人,追击匈奴军直至狼居胥山与姑衍山,分祭天地,临翰海而还。此战使“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战后加拜大司马骠骑将军,与卫青同掌军政。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二十四岁。武帝赐谥号“景桓”,陪葬茂陵,并仿照祁连山的形状为其修筑坟墓。霍去病用兵灵巧,重视方略,不拘古法,擅长长途奔袭、迅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歼灭战,为汉武帝时代的军事扩大做出重大贡献

TOP8.卫青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朝有名的将领、军事家,巨大的民族豪杰。生父郑季,是平阳侯曹寿手下的一名小吏。其母卫媪是平阳公主的女奴。卫青从小就给人家做牧童,受尽痛楚。成年后,又做平阳公主的骑奴,公主出行时,他骑马相随。后来,他的姐姐卫子夫被选入宫,得到武帝宠幸,他才被提为太中大夫。由于他精于骑射技巧,常随武帝外出围猎,很得武帝赏识。

公元前129年,匈奴骑兵大举入侵,汉兵分四路出击。其余三路皆失利,只有卫青一路在龙城之战获大胜而归。武帝大喜,封他为关内侯。公元前127年,光复河套地域。公元前124年,匈奴分三路大举南下,爆发漠南之战。卫青应用右贤王狂妄轻敌、麻木大意的弱点,乘夜奔袭,围追堵杀,又获大胜。喜报传到长安,汉武帝喜出望外,特派使者赶到边塞,拜卫青为大将军,统帅六师。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重挫匈奴,迫使匈奴不敢南侵,元封五年,卫青病故,谥称为烈侯,葬于茂陵。

TOP.7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代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豪杰、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参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役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光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光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忙相告,各地义军纷纭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光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进程中,岳飞遭遇秦桧、张俊等人诬告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出色的统帅,他看重人民抗金力气,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意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光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带领的“岳家军”号称“冻逝世不拆屋,饿逝世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仰。

岳飞的文才同样卓著,其代表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辑有文集传世

TOP6.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隋末至初唐时代出色的军事家。

李靖出生陇西李氏丹杨房。初仕隋朝,拜马邑郡丞。晋阳起兵后,转而效率唐朝。随秦王李世民进击王世充。武德三年(620年)辅佐赵郡王李孝恭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并招抚岭南诸部。武德八年(625年)起在北疆抵抗东突厥入侵,贞观三年(629年)以定襄道行军总管总统诸将北征,以精骑三千夜袭定襄,使颉利可汗部惊溃,又奔袭阴山,一举消亡东突厥,使唐朝疆域自阴山北直至大漠。因功拜尚书右仆射,成为宰相,获封代国公。贞观九年(635年)以足疾为由告退,同年再获起用,统军西破吐谷浑。后改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晚年多病,阖门自守,不预政事。贞观十七年(643年),列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长年七十九岁。册赠司徒、并州都百思特网督,谥号“景武”,陪葬昭陵。唐肃宗时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

李靖一生征战数十年,为唐王朝的树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硕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和兵法理论。

TOP5.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唐宋典籍记录为周王族诸侯国项国后代,姬姓,项氏,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省宿迁市)人。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

英勇好武,追随叔父项梁动员吴中起义,对抗秦朝。复立楚王后,册封鲁公。项梁阵亡后,援救赵王赵歇。破釜沉舟,击破章邯和王离引导的秦军主力,博得巨鹿之战。率军攻破关中,举行鸿门宴,火烧秦王宫,杀逝世秦王嬴子婴。分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此后,与汉王刘邦争取天下,史称“楚汉之争“。自恃武力,刚愎自用,弑杀楚义帝,猜忌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

汉五年(前202年),兵败于垓下,产生“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能) 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著名的武将。李晚芳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TOP4.韩信

韩信(?~前196年),泗水郡淮阴县人。汉朝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兵家四圣”,古代“百思特网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神帅”秦末大乱之际投靠项梁、项羽,未得重用。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举,拜治粟都尉;经萧何保为大将,制订“汉中对策”,申军法,设还定三秦之计。刘邦兵败于彭城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平定魏国,请命北伐拿下代国。刘邦收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派人降服燕国。增援刘邦以及消除项羽派往赵国的奇兵的同时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刘邦成皋兵败夺其精兵后,奉命攻打齐国,全歼龙且二十万楚军。韩信攻打楚国,项羽与刘邦签署鸿沟协定。刘邦听从张良、陈平计策,撕毁鸿沟协定,追击项羽失败。汉五年,带兵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项羽逝世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因人诬陷,贬为淮阴侯。吕后与萧何合谋,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时人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擒魏、代替、破赵、胁燕、击齐,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结合张良整顿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TOP3.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秦国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代名将,出色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熟知兵法,擅长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阙之战,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负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应侯,接连贬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赐逝世于杜邮。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出色的军事家、统帅,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更是被誉为四大名将之首,后位列武庙十哲。白起还有一个更恐惧的记载,在战国时代战逝世的200多万军人之中,有一半人为白起所杀,被冠以杀神之称。

TOP2.吴起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姜姓,吴氏,名起,卫国左氏(今山东省曹县)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造家,兵家代表人物。吴起早年学儒术于曾申门下,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法、儒三家思想,在内政及军事上都有极高的造诣。在魏国,他指挥魏军屡次击败秦国,占据西河之地,任西河郡守。在楚国时,吴起被任命为令尹,辅佐楚悼王进行变法,加强国力,扩大了楚国的疆域。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后,因变法得罪守旧贵族,吴起惨遭杀戮。有《吴子兵法》传于世。吴起一生“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与孙武并称“孙吴”。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宋徽宗时追封广宗伯,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TOP1.孙武

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代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大约运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在柏举之战带领吴国部队大败楚国部队,占据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重,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领极为主要的位置,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范畴被普遍应用。被译为日文、法文、德文、英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有名的兵学范例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