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介绍以及日常保养方法

/ 0评 / 0

琵琶被称为“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

  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

  “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比”指“琴弦等列”。“巴”指这种乐器总是附着在演奏者身上,和琴瑟不接触人体相异。

  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中国琵琶更传到东亚其他地区,发展成现时的日本琵琶、朝鲜琵琶和越南琵琶。

  中国近代汉族民族音乐史上有“海派”(浦东派)琵琶和“浙派”(平湖派)琵琶两大流派。平湖派琵琶艺术对研究民族音乐史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

  弹挑常见问题

  弹挑是右手指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法,琵琶二字的命名,亦出自弹挑。“推手前曰枇((原创www.isoyu.com版权)即弹),引手却曰杷(即挑)”。右手的某些其它指法与汇组指法均由弹挑衍变而来。

  初练弹挑时,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弹出时前臂向下移动,挑进时前臂向上移动。一弹一挑前臂的活动一上一下形如切菜,既难看又弹不好,对弹挑在演奏中的运用和发挥局限极大。另外对弹挑的派生指法会产生联锁反应,后患无穷。

  练习弹挑指法时要注意手形姿势:手腕背面呈小量外突,手背面与面板呈斜状即小指侧处的腕关节作向外前方稍稍抬出(这时为了使拇、食指甲与弦身接触时,在横的角度方面易于相仿之故);拇、食两指的指甲尖端要一般齐(拇指短而食指长,要使两指一般齐,食指须呈微弯);不要把食指放在下面作左下方弹、拇指放在上面作向右上方挑(这种姿势叫“鸡眼”,两指发音量与音色差异很大),而要把拇、食指端捏成“凤眼”,因为用凤眼姿势演奏弹挑时,易于使拇、食两指指甲端在弦身的同一点上触弹,发音量及音色易于一致。

  如何保养琵琶

  平时不弹琴时,专业方法是将琴放于桌面上,琴的板面朝上,蒙一块薄薄轻纱巾,以免落灰,相把后背处放一个小枕头,让琴斜躺于桌面,减轻琴头的压力。平时可以在复手表面擦一些核桃油,使声音更柔和,尤其是北方琴。如在演奏完毕之后,临时将琵琶放在桌子上时,宜将琵琶平放在桌子的中央,不宜将琵琶直立斜靠在墙壁的中央处。万一需要直立斜靠在墙壁上时,只可斜靠在墙壁的转角处,使琵琶的四只轸子抵触在两侧墙壁上。如果将琵琶放在布袋内挂在墙壁上时,只宜挂在木板墙上,不宜挂在砖墙上;对铁钉与绳子的耐牢度也宜经常检查。这样,才可避免最常见的琵琶头受到跌损或琵琶底部受到坠损等外伤。

  平时准备一块擦琴布,常保持琴身琴头品相的清洁,天热易出手汗者,练琴完毕,务必将琴弦擦干净,以免生锈。

  目前在粘面板、头时,一般都用黄鱼胶等水胶,这类胶最怕受潮,一受潮就会发生脱胶现象,脱胶之后,音量就会减弱,音色更受损害。因此,不宜置放在潮湿之处,也不能受雨水的淋湿,不使琵琶受潮湿的另一个原因是:当面板受到水渍潮湿之后,梧桐板内吸入大量水分,也会减弱音量。所以,即使在粘面板等方面改用了不怕潮湿的化学胶水后,对琵琶的防潮,仍然应引为须重点注意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