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发展简史(中国交响乐发展简史)

/ 0评 / 0

交响乐发展简史(中国交响乐发展简史)

交响乐毕竟是西方音乐,在中国时间不长,那么它到底是如何在中国引进和发展的呢?

我们一起回去吧。

1942年,延安文艺代表举行合影。

交响乐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陋到精致的近一个世纪的演变。

20世纪50年代初,在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中国所有行业在遭受重创后,都处于期待复兴的阶段。在国家大力扶持文化产业恢复发展的政策下,交响乐作为音乐文化的高级代表,也受到了新中国最高领路人的特别关注。因此,北京中央乐团成立于1953年,中国广播交响乐团成立于1956年,新影乐团正式成立于1953年,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由革命老区中央乐团演变而来等...这些对中国交响乐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管弦乐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乐团的建立和建设构成了当时规模相当大的首都交响乐团的阵容。

当然,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城市,在音乐和文化建设上也绝对不会落后。因此,上海电影乐团和上海广播乐团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此外,早在1879年成立的上海交响乐团,在1956年正式改名。

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交响乐团技术资源网络。比如成立于1957年的广州交响乐团,就是现在广州交响乐团的前身。

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其他主要一线城市也有自己的交响乐团,比如北京交响乐团。他们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交响乐在中国的发展和推广。

随着90年代改革开放的深入,由于国内外交响乐团的深刻交流,全国各地的交响乐团也在追求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和音乐领域的拓展与发展。

当时交响乐团的专业起点较低,无论是演奏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还是乐器的质量,客观条件都不尽如人意。但正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老一辈音乐家在实践中不断发扬艰苦奋斗、刻苦学习、勇于拼搏的能量,才使得国内交响乐表演在短时间内达到肉眼可见的快速发展。

上海交响乐团1982年剧照

与此同时,当时与中国外交关系非常密切、音乐学位技术资源网络发达的前苏联,看到中国重视发展交响音乐,纷纷派出音乐领域的中国援助专家。借助外力,中国交响乐的整体发展程度和发展速度在技术资源网络上有了空的提升。也正是因为我与前苏联的外交关系密切,在20世纪50年代,为了更快地培养西方音乐的特殊艺术人才,中国派出了几批中国优秀音乐人到前苏联、东德等国家学习,以加强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提升音乐人才的专业素质。

其中,有许多当代中国音乐家、指挥家和交响乐作曲家的先驱。比如李,1953年赴莫斯科音乐学院深造;黄晓彤,1957年入列宁格勒音乐学院;郑小英,1960年考入莫斯科音乐学院;1956年,方圆等指挥家赴柏林高级音乐学院深造。回国后,他们迅速成为中国重要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为提升中国交响乐团的整体水平发挥了重大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的指挥家

除了这些指挥家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表演人才分阶段、分批被派往国外学习。回国后,他们立即成为中国各大交响乐团的业务骨干。

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国”交响乐团,经过几年的技能训练和演奏实践,已经能够完整地演奏莫扎特、贝多芬、德沃夏克等欧洲古典和浪漫主义作曲家的经典作品。,这使得中国各大交响乐团都拥有莫扎特、巴赫、贝多芬、德沃夏克等欧洲古典和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古典作品体系。,这也为中国本土作曲家原创作品的创作和演出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专业作曲家的作品频频出现在各大乐团的节目单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李焕之的《春节组曲》、马思聪的《山林之歌与第二交响曲》交响诗、施永康的《黄鹤的故事》、辛湖光的《交响诗伽达默尔》、丁善德、何的《长征交响曲》。罗忠荣的第一、二交响曲、《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前奏曲》、瞿伟的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陈培勋的第二交响曲(清明上河图)、朱建儿的《节日前奏曲》、王希林的交响组曲《云南诗》、吕其明的管弦乐《红旗颂》等。文革时期,虽然作品不多,但后来被奉为经典的交响音乐《沙家浜》、交响音乐《智慧虎山》和钢琴协奏曲《黄河》却异军突起。改革开放到近代以来,交响乐创作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青年作曲家。他们的创作勇敢而清新,许多优秀的作品已接近并达到世界水平,如陈怡的管弦乐《多叶》、陈其钢的大提琴协奏曲《逝去的时光》、郭文静的长笛协奏曲《愁空山》、瞿小松的交响组曲《山与乡土风》。也有一批精力充沛的先辈作曲家写出了自己那个时期独特的作品,如朱建儿的《十大交响曲全集》、罗仲荣的《暗香》、杜明欣的钢琴协奏曲《春天的收获》等。

中国交响乐作曲家的先驱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音乐等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交响乐发展迅速。千禧年后,中国爱乐乐团在原中央广播交响乐团的基础上,基本通过全民社会招募成立。之后,上海、广州、深圳、厦门、青岛等沿海城市也通过完善和重建,成立了新的大型交响乐团,包括上海爱乐乐团等代表国内高水平交响乐演出的非国有交响乐团。这些乐团的成立,标志着由原国家国有编乐团共同管理的乐团的专业模式逐步转变。这种模式通常采用与国际接轨的艺术总监管理制度和业务人员聘用制度,在演出运动的模式转换中不断尝试新的前景,如音乐会季等。这一系列的转变不仅使乐团自身的演奏和指挥水平得到了更快的提升,也使乐团在理解艺术作品方面有了全新的诠释方法,最终在中国交响乐演奏方面,出现了音乐派别和演奏风格多元化的繁荣氛围。

如今,交响乐在中国已经不仅仅是小众的艺术门类,就连普通人也开始习惯在年底走进音乐厅听一场交响乐音乐会来庆祝新年。

萨尔茨堡爱乐乐团演出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