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脘的准确位置图(穴位密码-中脘穴)

/ 0评 / 0

中脘穴准确位置图

中脘穴是八个腧穴之一,其中腑与胃中相汇,八个腧穴是脏腑、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汇聚之处,即藏会章门,腑与胃中相汇,气与胃中相汇,血与膈俞、金会阳陵泉等。

中湾也是手工技术资源网络中孙、邵阳、祖阳明、仁脉的交汇点。

状态:

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线上,脐正中上方4寸。

最早见于《黄帝内经·苏文》关于气穴的五十八篇文章:“胃脘痛也”

《难经释文》记载:“太仓是胃的技术资源网名,它在经穴,即中脘穴,肚脐以上四寸。”

常用名称:胃、大仓、上集、太仓、胃、中管、三观、中碗。

经常在书房里

中脘穴位于胃腔内,为胃之穴,主要用于治疗胃腑疾病,故称腑会。中脘是六腑之气的交汇处,因为六腑都在胃里,胃属土,是六腑之源。

重要的治疗效果

健脾祛湿、补中益气、通络止痛、和胃反流多用于治疗胃痛、腹痛、呃逆、血尿。

腹痛

《针灸大全》记载“胃满不快,胃满伤寒,胃第一穴,大岭第二穴,李三第二穴”。

根据以上记载,中脘穴与足三里的配伍体现了《黄帝内经·灵枢》中提到的“上则祛疾,下则除之,头则除之,腰则除之”的治疗原则。

《绵血堂针灸集成卷二》记载:“腹胀强于脐腹,水与中极各强,三焦技术资源网术与舒歌各强,肾俞强于年,太溪、太冲、三阴交、脾俞、中脘穴”。

在上述方法中,中脘穴与背俞穴调和阴阳的配伍体现了《黄帝内经·苏文》所记载的“善用针刺者,引自阴至阳,引自阳至阴,治自左至右,治自左至右,知从我侧,辨从我貌,见其虚实之理,见其微乎其微,用之无虞”的治疗原则。

打嗝

《百病复壮中的呃逆》记载:“总的来说,还不够。烧乳香卷纸,抽鼻灸三处,即中皮、中皮、中段门”。

胃上行程导致打嗝,胃中为气海,是气机不畅的重要治疗方法。中腹是腑与胃穴的交汇处,两穴配伍可达到降胃气、调气机的作用。

血液病

《针灸大成》记载:“吐血等症:上腹部、下腹、气海、李三、乳根及支沟”

《经传易图》记载:“灸中脘、气海上二穴,血白脉弱,手足寒,饮食思虑不足,食后强呕,艾灸适宜,其效果与神无异。”

在治疗气虚血瘀证时,一般用气海、足三里等中脘穴来达到补气养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