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的南京白话相声文化

/ 0评 / 0

南京白话最初源于北方的相声,后来演变成以南京方言说、学、唱的一种民间曲艺,其实就是用南京地方语言讲的相声。那么,2021-09-28 我们就来聊一聊古色古香的南京白话相声文化吧!

  一、南京白话相声文化的历史渊源

  南京白话源于北方的相声。民国初年,相声艺人王子亮、路彩翔等人先后把相声艺术从北方传入南京,由于语音的障碍,南京听众对北方的相声反应并不热烈,原有的“包袱”在乡音不同的南京听众面前失去了魅力。艺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手法,以期赢得南京听众。

  1930年,评话艺人周凤鸣和他的同母异父兄弟钱天笑在夫子庙露天书场用南京官话模仿北方相声表演,结果大受听众欢迎。但相声界出于门户之见,不予合作。不久,周凤鸣重操评话旧业,钱天笑则将单口相声曲目移植过来,独自一人“撂地”演出,上演了《解学士》、《满汉斗》、《蔡锷云南起义》等段子。他凭借说评话的功底,把相声的“八大棍”说得别具风格。他还采用南京方言即兴“现挂”,随手拈来,常引得听众捧腹大笑。他还移植相声的“学杂唱”,将其中学唱的剧种,改为南京听众熟悉的“扬剧”、“白局”、“数莲花”等。

  二、南京白话相声文化的舞台特点

  南京白话表演艺术,在语言上,彻底使用南京语言,逗笑则靠南京方言和脚本的喜剧性,内容强调了地方性、南京味,表演增强戏剧性成分。为有别于北方的相声,取名南京白话。南京白话二人对口表演也分甲(逗)、乙(捧),演出时有时着大褂,有时着中山装或西装。

  三、南京白话相声文化的相关曲目

  南京白话代表性曲目有《老相识》、《包您满意》、《人情债》、《庙上风情》、《商业新风》等。

  《老相识》于1963年由《曲艺》杂志发表,《包您满意》、《人情债》等分别由江苏省、南京市广播电台录音播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南京市约有十对南京白话演员,有影响的曲目有《比》、《红心曲》、《老相识》、《管理新风》、《包您满意》、《人情债》、《红花赞》、(原创www.isoyu.com版权)《太平天国》等。其中《红心曲》于1976年参加江苏省文艺调演,获演出二等奖,创作三等奖,《包您满意》于1977年参加南京市职工文艺调演,获创作、表演一等奖。

  以上就是古色古香的南京白话相声文化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