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卧薪尝胆(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真相:是吴王夫差的事迹)

/ 0评 / 0

谁卧薪尝胆(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本相:是吴王夫差的业绩)

一提起成语“卧薪尝胆”,依照惯性思维,人们就会联想到越王勾践。其实,历史上的“卧薪尝胆”事件,并非真的存在。

直到唐朝,勾践还没卧过薪

按传统说法,“卧薪尝胆”应当产生在春秋时代。然而,《左传》在“定公”和“哀公”两部分,以及《国语》在“吴语”和“越语”部分,虽然都详细记述了关于越王勾践的生平业绩,却都没有提及“卧薪尝胆”一事。

图片起源于网络

对于“尝胆”一事,春秋史料是空白,到汉朝才有了最初记录。司马迁在撰写《越王勾践世家》时,第一次把越王勾践曾“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的事写进了《史记》中,但没有提到“卧薪”一事;东汉学者赵晔在作《吴越春秋》时,虽然也说到勾践“悬胆于户,出入尝之”的事,但仍然丝毫没有“卧薪”的记述。

直到唐宋时,才开端涌现越王勾践曾“枕戈尝胆”的说法。唐代杜甫在《壮游》诗中曾有“枕戈忆勾践”之句。北宋学者王洙注释此诗称:越王勾践“出则尝胆,卧则枕戈”。南宋初年李纲在《议国事》疏中,曾说勾践“枕戈尝胆以励其志”;在《论使事札子》中又说:“勾践枕戈尝胆,卒以报吴”。戈,在古代是一种兵百思特网器,显然不是传说中的干柴硬棒。可见,勾践“卧薪尝胆”的事情,从百思特网春秋到两汉,直到唐宋时代,一直没有明白记录。

宋朝人爱好拿勾践说事

把“卧薪”和“尝胆”两个词语连缀起来,作为一个成语应用,最早涌现于北宋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中。苏轼对孙权尊崇有加。在那篇游戏性质的书信体文章中,苏轼穿越时空隧道,凭借勇敢丰硕的想象力,模仿孙权的口气写道:“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百思特网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孙权“卧薪尝胆”一事纯属苏轼虚构和杜撰。即使有,也与越王勾践八竿子抡不到一块,毫无相关。

不过,到了南宋时代,曾开、真德秀和黄震等爱国官吏、学者,时常追忆越王勾践的豪杰业绩,在他们的奏章、著述中,屡次提到勾践有“坐薪尝胆”或“卧薪尝胆”的事,也无非是拿勾践说(原创www.isoyu.com版权)事,有针对性地从侧面敲打一下一贯脆弱无能的南宋皇帝们。与此同时,不少学者也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如南宋学者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却说吴王夫差曾“坐薪尝胆”。到了明代学者张溥作《春秋列国论》时又说:“夫差即位,卧薪尝胆”。之后,清代历史学家马骕在编写《左传事纬》和《绎史》时,仍然把“卧薪尝胆”之事系于吴王夫差名下。

清朝时才最后成型

清初吴乘权在编写《纲鉴易知录》时记录:“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卧薪尝胆”。蒲松龄在一副传播甚广的对联中也明白写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乾隆时蔡元放在修订的《东周列国志》中又云:“(越王勾践)累薪而卧,不用床褥;又悬胆于坐卧之所,饮食起居必取而尝之。”此事就此成了“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