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的父亲(郎朗父亲:曾是普通人)

/ 0评 / 0

郎朗的父亲(郎朗的父亲:曾经是个普通人)

前天是郎朗39岁生日。

39岁时,在妻子吉娜的陪伴下,他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

朗朗的父亲(郎朗父亲:曾是普通人)

其实一提到郎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钢琴。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取得了太多的成就。

2002年8月,郎朗获得德国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奖,他是该奖当年唯一的获奖者。

2005年,郎朗成为第一位在白宫表演的中国钢琴家,被美国总统誉为“世界和平的使者”。

2008年,他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

2011年,郎朗被授予皇家音乐学院荣誉博士学位,成为历届博士中最年轻的音乐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该学位的中国人。

朗朗的父亲(郎朗父亲:曾是普通人)

可以说今天的郎朗是享誉世界的音乐人。

但直到今天,很多人都很好奇是谁成就了郎朗。

其实回头看看他一路走来,如果真的有人成就了他。

郎朗的父亲郎国仁一定是其中之一。

朗朗的父亲(郎朗父亲:曾是普通人)

一个

郎国仁生长在沈阳一个文学世家。

祖父曾经在当地办过一所学校,很有威望,郎国仁的父亲也非常热爱文学艺术。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郎国仁从小就非常喜欢文学艺术。

他童年时学会了吹笛子,后来迷上了二胡。

但是我家里生活条件不好,买不起二胡。

他迷上了艺术,自己做了一把二胡。

朗朗的父亲(郎朗父亲:曾是普通人)

郎国仁从小玩自己的二胡长大。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还是很喜欢。

大学那年,我考上了辽宁省沈阳空军区文工团,成为一名二胡演奏家。

虽然也在玩音乐,但那时的郎国仁总有点舍不得,心里总有一种妄想:

成为艺术家。

朗朗的父亲(郎朗父亲:曾是普通人)

可惜他的事业还得继续,只能带着巨大的“妄想”过着正常的生活。

1982年6月,结婚成家的郎国仁有了第一个孩子。

他给朗朗取名,意思是光明。

和其他“准爸爸”一样,等待宝宝出生的过程也是不一样的。

除了等待儿子的出生,郎国仁还在等待:

他儿子出生后,他会喜欢音乐。

朗朗的父亲(郎朗父亲:曾是普通人)

于是在宝宝出生前,郎国仁买了这架钢琴。

每天,他用破旧的收音机播放贝多芬和莫扎特的音乐,并与妻子协商:

无论男孩女孩,都必须学钢琴。

朗朗的父亲(郎朗父亲:曾是普通人)

为什么是钢琴,而不是他擅长的二胡,因为他琢磨过:

二胡是民族乐器,不容易走向世界。钢琴是一种西方乐器。

他期待自己的孩子成为艺术家,把技术资源网络走向世界。

可以说,在郎朗出生之前,郎国仁就给了他很好的支配方式。

朗朗的父亲(郎朗父亲:曾是普通人)

2

不知道是郎国仁的“天意”还是“偏执”。

据说郎朗第一次见到钢琴是在1984年的一个下午。

那一年,郎朗才两岁。

朗朗的父亲(郎朗父亲:曾是普通人)

那时候他看着《猫和老鼠》里的汤姆猫穿着燕尾服打着领结,潇洒地弹着钢琴,他真的疯了。

模仿汤姆的猫,郎朗也踮着脚走到他家的立式钢琴边,弹了几个类似电视里的零星音调。

原来,中午的时候,郎国仁还在犯困。

听到儿子发出的噪音,他立刻恢复了精神。

郎国仁似乎看到了愿望。

朗朗的父亲(郎朗父亲:曾是普通人)

他认为他的儿子是个天才。

甚至为了证实,他特意找了几个专家来试试郎朗的反应和灵敏度,结果如他所料:

郎朗真的很有音乐天赋。

于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带着郎朗去拜访沈阳最好的音乐老师朱雅芬教授。

听了一会儿郎朗弹琴,朱教授停顿了一会儿:

我将接受他为学生。郎朗有才华。

朗朗的父亲(郎朗父亲:曾是普通人)

这种事情,朱雅芬经常看到,已经习惯了。

但没想到郎国仁不一样。他接着问道:

你觉得郎朗有多有才?

郎朗一定要在中国弹钢琴,拿一等奖。然后遍布全世界。这可能吗?

可以说,当时的郎国仁真的对儿子寄予厚望。

朗朗的父亲(郎朗父亲:曾是普通人)

正因为如此,郎朗5岁的时候就定下了第一个目标:

成为沈阳市十岁以下儿童钢琴比赛冠军。

不得不说,郎朗真的很有天赋,童年的他真的完成了父亲的目的。

这样,更让郎国仁看到了渴望,他雄心勃勃地想:

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走向世界!

朗朗的父亲(郎朗父亲:曾是普通人)

于是他给郎朗制定了严格的练琴计划,每当他停下来的时候,就会对他吼:

为什么要浪费你的时间?回到你的钢琴前!

在这样的压力下,郎朗成长的非常快。

当他年轻的时候,他变得越来越有名,但许多年后,回忆起他的童年,郎朗悲伤地说:

父亲经常说这个第一,那个第一。

成为第一名是我生命的全部意义。

朗朗的父亲(郎朗父亲:曾是普通人)

郎朗的童年虽然“不快乐”,但郎国仁乐在其中。

看到郎朗越来越好,他下了一个更猖狂的决心:

辞掉工作,带孩子去大的地方读书,这样你的能力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1992年,在邻居的嘲笑下,他真的做到了。

那一年,郎朗十岁。

朗朗的父亲(郎朗父亲:曾是普通人)

辞职的郎国仁带着郎朗去了北京读书。

他们租住在一套肮脏公寓的地下室里。住宿环境极差,几个家庭共用一个卫生间。

天热的时候,舍不得用电的郎国仁只能给正在练琴的郎朗扇薄书。

但就是这样,经常吃不下饭。

那时,他们的生活费和学费完全依靠郎朗母亲周秀兰的工资。

朗朗的父亲(郎朗父亲:曾是普通人)

但是我妈工资也很少。为了多攒点钱学音乐,父子俩吃着最便宜的打折菜,忍受着邻居的抱怨...

即便如此,郎国仁也没有被抛弃。

朗朗的父亲(郎朗父亲:曾是普通人)

后来他到处求人,说了很多好话,给郎朗找了一个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当老师。

只是教授好像很鄙视郎朗。往往还没玩一会儿就会被制止。教授表情严肃的说道:

弹钢琴像东北人种的土豆,能量头像打砸抢。

他上不了大气层,连音乐学院都上不了。

朗朗的父亲(郎朗父亲:曾是普通人)

教授的一句话,让郎国仁想让儿子名扬海内外,成了笑话。

他第一次感到“无能为力”。

只是这时候,郎国仁已经没有退路了,所以对郎朗只有一个要求:

做第一,练得好像明天活不下去了。

朗朗的父亲(郎朗父亲:曾是普通人)

偏偏这时候,成长中的郎朗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他从小就只有钢琴。他反叛了,想去玩,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父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

恨铁不成钢的郎国仁,多次打郎朗,甚至歇斯底里地冲他尖叫:

你没有理由再活下去了。

一边说,一边把药瓶递给他,给他两个选择:跳楼或者吞药。

朗朗的父亲(郎朗父亲:曾是普通人)

这个时候,郎朗只能忍下来,继续好好练琴。

虽然郎国仁后来说当时的“药”只是一些普通的药丸。

但那些事却成了郎朗多年后无法忘记的噩梦。

朗朗的父亲(郎朗父亲:曾是普通人)

朗朗就是在这样的噩梦中长大的。

对他来说确实不容易。

而且最难得的是,在高强度的压力下,郎朗出来了。

曾经的“少年”终于站在了世界技术资源网舞台的中央,头上顶着国际钢琴家的头衔,获得了亿万人的掌声。

朗朗的父亲(郎朗父亲:曾是普通人)

只有他半夜做梦的时候,才会偶尔想起那些“煎熬”的日子。

那不仅成就了他在技术资源网,也差点毁了他。

朗朗的父亲(郎朗父亲:曾是普通人)

现在郎朗赢了,很多人会回头看看他和他父亲郎国仁的“苦难”经历,感慨:

想戴皇冠,就要忍。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如此沉重的负担,就像郎朗的父亲郎国仁不止一次说过的那样:

郎朗的胜利不值得效仿或复制。

朗朗的父亲(郎朗父亲:曾是普通人)

全文

停止也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