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记读后感(读张爱玲的《金锁记》有感)

/ 0评 / 0

金锁记读后感(读张爱玲的《金锁记》有感)

最近一直在看张爱玲的小说。尤其爱好《金锁记》。

感到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简直要活了,一个出生低微、饱受轻视冷眼、婚姻不幸的女子,被赤裸裸的情欲与财欲迷住了心窍,终至心理严重扭曲,猖狂地折磨自己的亲人,亲手葬送了一对子女的幸福。

张爱玲的小说受到传统小说影响很大,这篇《金锁记》尤其显著。单从技能上来说,许多处所能够看得出《红楼梦》的影子来。比如人物描写方面。写七巧,小说一开始并不直接就写,而是透过两个下人的床头闲话点出,把这个家族的人物关联和大致的状态都交代清晰,这和《红楼梦》借冷子兴贾雨村之口道出荣宁二府的兴衰故事一样异曲同工。

还有描述七巧出场的一段话,也让人忍不住联想到《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时的先声夺人。

记得里面这样描写的,“四下里一看,笑道:‘人都齐了,今儿想必我又晚了!怎怪我不迟到一一摸着黑梳的头!谁教我的窗户冲着后院子呢?单单就派了那么间房给我,横竖我们那位眼看活不长的,我们净等着做孤儿寡母了一一不欺侮我们,欺侮谁?’”

一个口齿聪颖,尖酸苛刻的曹七巧跃然纸上。虽与红楼中的凤姐身份悬殊较大,但性情颇为类似。

小说的亮点是一直以月亮作为喻体,开篇就提到“年青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腐而迷糊”……,把月亮比方为铜钱,暗指为金钱猖狂了三十年的女主角,更是引申出一段陈年的让人心碎的故事。再深入一点,暗喻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纸醉金迷的历史背景。

文中不止一次将月亮与金钱接洽到一起。“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

张爱玲把月亮也写活了,而且紧紧扣题。让人不禁有浏览下去的强烈愿望。赤金的脸盆,如黄金的桎梏,困住了故事中女人的一生。

小说里写到七巧为了损坏儿子儿媳的婚姻幸福,而夜夜呼唤儿子为他烧鸦片烟,还不停地探听小两口的夫妻密事。这时候也描写到月亮,“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狰狞的脸谱。”这里“狰狞的月亮”隐喻七巧已经严重扭曲变态的心理,如同面目狰狞的恶魔、疯子。

而对于可怜的儿媳芝寿而言,夜夜独守空闺,她看到的月亮却是“窗外还是那使人汗毛凛凛的反常的明月——黝黑的天上一个小而白的灼灼的太阳。”

婆婆不是婆婆,丈夫不是丈夫,这样扭曲猖狂的一切,岂不是反常的?让人汗毛凛凛的?不得不信服张爱玲,可以把月亮与当时之情景紧密接洽到一起,把小说凄悲凉惨戚戚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

故事中更悲催的是女儿三十了,终于有百思特网一位海归爱好她了,却被七巧活生生地拆散了。张爱玲是这样描写准女婿眼中的丈母娘:门口背着光立着一个小身体的老太太,直觉地觉得那是个疯子,无缘无故的,他只是毛骨悚然。整篇小说单独描写七巧的处所很少,从这里可以分明感到到一个心理扭曲,可怜可悲,可恨恐怖的妇人赫然在目。

小说的收篇之处,也提到了月百思特网亮。“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逝世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一一完不了。”首尾呼应,更让人意犹未尽。

篇末说到,“七巧似睡非睡横在烟铺上。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繁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逝世的也送了半条命。”张爱玲在此虽只是寥寥数语,却起到画龙点晴之效,一个封建社会婚姻的就义品,被财欲毒杀了灵魂的刽子手让人既怜又恨。

张爱玲写曹七巧真真一个“揉”字,字里行间多少的欲火中烧,欲求不满,欲罢不能,赤裸裸的人性、金钱与愿望“揉”成了一张无形的网,罩住了七巧与她身边的亲人。

难怪董桥先生说,张爱玲的小说里有一只幽魂,来回穿梭,你看不见它,它却清清晰楚看着所有的人,阴寒,狠毒,虚无。

张爱玲关注人性,表示人性,《金锁记》写的就是人性受到压制以至扭曲的故事,小说充斥了人生味。小说百思特网没有痛诉,没有对抗,只给人一种苍凉的感到。

其实七巧的实质并不坏,她也曾是盼望真爱的一个单纯的姑娘,这从文末七巧的回想可看出,“十八九岁做姑娘时,……爱好她的有肉店里的朝禄,……还有沈裁缝的儿子……,如果她挑中了他们其中一个,日子久了,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诚”。只是她哥嫂为了金钱,把她下嫁给患软骨病的残疾人,毁了她一辈子的幸福,在人性、情欲、财欲各种求而不得长期压制强迫下,她才会发生了看不得身边人幸福的病态心理。她其实也是封建制度下一个受害者。

这一切都解释,这个黄金的枷,不是女主角自己愿意戴的,是社会强加在她身上的。最后她被金锁压疯了,想摘也摘不掉了。

小说的最胜利之处,在于令我们这些读者也不自觉地代入成故事中的角色,仿佛那些刮着心的恨和痛就在自己身上产生。

张爱玲真的是个奇女子,这篇《金锁记》堪为她作品里的顶峰之作,古往今来无人能及。把置身封建(原创www.isoyu.com版权)社会枷锁的女子之悲惨命运描述得入木三分,让人忍不住喟然长叹,唏嘘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