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捷克是哪里的乐器

/ 0评 / 0

艾捷克,又名哈尔扎克。起源于维吾尔族民间。因流行于新疆的麦盖提、巴楚、阿瓦提、喀什、莎车和库车等地,所以又名多朗艾捷克,是新疆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和塔吉克族的弓弦乐器,现盛行于新疆的南疆一带,主要用于演奏民间歌曲和木卡姆曲调,是新疆特色民族器乐之一。

  艾捷克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和塔吉克族弓弦乐器。起源于古代波斯,后经“丝绸之路”东传我国。现流行于新疆各地,是木卡姆音乐的主要演奏乐器之一。

  外型别致独特,琴筒球形,木制。内侧蒙蟒皮,通过音柱与桐木板连接,使共鸣体形成两个半球形,周围有发音孔,琴托或转动,用以调整弓与弦的角度,音色具有板面振动与皮面振动相结合的效果。流行于新疆各地,是木卡姆音乐的主要演奏乐器之一。

  艾捷克一般有主奏弦两条,在主奏弦的弦柱下另设有若干共鸣弦,弓用竹片张马尾而成,演奏时用弓擦奏主奏弦,其它弦起共呜作用。

  维吾尔族艾捷克起源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北部的库尔德地区),后经“丝绸之路”东传我国。它与藏族的根卡、苏联乌兹别克、土库曼、塔吉克等民族的吉查克琴十分相似,尤其与流行在土耳其和克什米尔地区的加曼察琴近似。

  在维吾尔(原创www.isoyu.com版权)族民间,据说艾捷克是开门、关门或车轮轴转动时所发出的声音。它最初流行在南疆的和田、莎车和喀什一带,后来逐渐传到北疆和东疆各地。

  到了清代,艾捷克被列入宫廷里的回部乐(即维吾尔族音乐),属于胡琴类乐器,《律吕正义后编》记载:“司胡琴一人,回名‘哈尔札克’”。

  艾捷克乐器特点

  艾捷克外型独特别致,琴筒呈球形,琴的内侧用蟒皮蒙裹,使共鸣体形成2个半球形,在它的周围有发音孔,音域约3个八度,有1─3根主奏弦,在琴杆下两端设有5~10根共鸣弦,音色具有板面振动与皮面振动相结合的效果。

  演奏时,将底柱立于左腿之上或夹于两腿之间,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弓拉奏。据维吾尔族民间的老百姓说,艾捷克弹奏出的音乐就像是开门、关门或车轮轴转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高音艾捷克的特点

  高音艾捷克在民间艾捷克的基础上,作了几种改良:

  1.马尾弦改为四根钢丝弦,取消了共鸣弦,发声比较纯净、清晰。

  2.共鸣箱从碗状改成横椭圆形,音箱中间有隔膜,隔膜与面板的舌形音孔之间,加一音柱,增大了音量。

  3.琴柄与共鸣箱的按合结构、指板、弦轴,弦栓作了改进,制作工艺比较精致、美观。

  4.琴弓改成小提琴弓式,用旋钮控制弦的张度,弓弦增长,增强了运弓技术。

  5.乐器下端的铁钉桩,改成铲状托垫,放在腿上,稳定琴身,便于按弦、运弓。

  改良后的高音艾捷克,音域宽广,声音洪亮,既保留了原来乐器的声音色彩,音质又比较柔和、纯净。乐器的音乐表现力大大丰富了,不仅能演奏优美的民歌曲调,还能够演奏音域广阔的舞曲、标题乐曲和外国弦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