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瀹骈文(理瀹骈文怎么读)

/ 0评 / 0

理瀹骈文(理瀹骈文怎么读)

外治法是中国医药学这个宝库的组成部分,具有简、便、廉的特色,一向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清代医生吴尚先,在行医中,发明外治法的许多长处,对于散存在医药书中的零碎外治疗法,进行过一番深刻的整顿、研讨。同时,联合自己的医疗实践,体(www.isoyu.com原创版权)系地提出了外治法可以治疗许多内科病的看法,在此基本上,撰写了《理瀹骈文》一书,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研讨外治法的宝贵资料。

《理瀹骈文》

吴尚先的医学路

吴尚先(1806~1886年),名安业,字师机,钱塘(今杭州)人。他重要的医学运动在19世纪中叶。这是一个封建社会根本抵触日趋尖利,殖民主义者的侵犯接踵而来,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代。处于历史剧变中的吴尚先,在一次京考中,因病不能应试以后,对功名仕途日渐看淡。吴尚先是在科举途径碰壁后,被迫从医的。

膏药多验于穷苦之人——膏药外治法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活动的浪潮,把吴尚先推到一个新的环境。他被迫从繁荣的城市扬州,迁往泰州东北乡的俞家垛居住。吴尚先通过自己的医疗运动,得出结论:“膏药多验于穷苦之人”,因为他们“一则无力延医,信赖不得不专。二则平时不服药故也”。

太平天国浪潮

他倡导以膏药为主的外治法,重要为了农民、手工工人,他说:“余施诊专以膏药为主,因贫人购药难堪,膏药则更便也。“便”是吴尚先首先斟酌的问题。“庸值力作”的雇农、佃农和手工工人,整天靠出卖劳动力过活,或者一年到头在土地上辛苦耕作,不仅没有钱请医生、买药,同时,也没有时光去看病、赎药和煎药。他看到了这一点,所以说:“盖穷民非独惜钱,并惜功夫也。”

辛劳劳作的雇农

用膏药和简便的外治法治病,既省钱又勤俭时光,这是外治法得到劳动听民欢迎的一个主要原因。

吴尚先的宝贵精力

吴尚先整顿外治法的目标,也是为民间医生供给简便有效的治病办法。吴尚先以为,以医生为职业的“乡村贫士”,由于生涯所迫,“借医糊口”。

他们确切积聚了许多名贵的经验,但因为没有更多的好疗法,也不免有过失,而“外治自是一门”。可见吴尚先之看重外治法,是为宽大劳动听民服务这种认识在封建社会是十分难能宝贵的。

于义为反其本——吴尚先外治法的保持

可是,当时同情和支撑吴尚先医学创新事业的寥寥无几,“合志者甚鲜”,老辈中蒙嘉赏者”“三先生而已”,只不过亲友中的几个人。有的人虽然看到了外治法的明显疗效,但对于他写的《外治医说》(后改为《理瀹骈文》)并不观赏,大多抱冷漠态度,托词“不甚解”而置之不理,或者“取其方而已”。吴尚先在“予知说之不行”的情形下,始终“未肯遂弃”,持续深刻探讨外治法。

吴尚先以为事物是不断变更的,因此,治病办法也必需发展,疗法可以“神奇变幻”,“医不拘法”,它不应当受某种或某几种疗法的约束和限制。并表现“前人不传之法,吾亦可变而通之”。他说,《内经》用桂心渍酒,以熨法治疗寒脾症,这就是用膏药的开端。张仲景以桂枝汤治风寒,折衷营卫,也来源于《内经》。2021-09-28 把汤头还原为膏药,“于义为反其本”。他列举了许多例百思特网子,解释古代外治法一直在民间沿用,不过没有人专门从事研讨,“外治无专书”,外治法在历史上没有引起医药界的广泛看重。

“自来医未有如此之捷简者”

吴尚先用浅易易懂的道理,来解释外治法对于预防和医治疾病的广泛意义。

他说:“有讥外治为诡道以欺世者,不知其道即近在人耳目前也。”他以为人除了饮食、呼吸以外,其余对人体有益的,差不多都是身外之物,譬如夏天的扇子,冬天的棉袄,不是在外面吗?天热睡席子,冬天围火炉,也是同样道理。还有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更,热了减衣,冷了加衣等等。不仅如此,就拿凌晨洗脸百思特网来说,并不光是为了干净,同时有“和血气而升阳益胃”的作用;梳头发不单单为了整洁,它也有“疏风散火”的功用。

膏药是外治法的主体,因为它后果明显,成本廉价,易于保留,不良反响少,又节俭病人时光。因此,吴尚先非常重视膏药,以为是个“事简而功倍”的好方法。由于他采取以膏药为主的外治法,虽然受诊病人多,但处置很快,“自来医未有如此之捷简者”。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殊途同归

他重复强调外治法和内服疗法道理是一样的,不必拘泥于非内服汤药不可。他的用意在于“明经文内外治一贯之理”和“内外用药理”,并进一步提出“外治之理百思特网,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坚信“外治药中多奇方”。他通过自己的临症实践和许多病人运用证明,膏药和汤药具有同样的后果,只要“用之得法,其响立应”。

内服外用——各有千秋

对于肠胃接收功效不好的老年人和怕苦不肯吃药的小孩,最合适用膏药。有人说,急性沾染病以及一些急症病人,病势发展快速,病情很危急,用膏药来不及。吴尚先答复:“汤丸不能一日数服,而膏与药可一日数易。”虽然,皮肤的接收不同于肠胃的接收,但吴尚先看到膏药的另一优点,它可以不受时光和部位的限制,能够持续贴、各处贴。膏药贴的时光长了,尤其在热天,皮肤容易发炎,这是它不利的一面,可是它不像吃药,给肠胃增长累赘,倒了胃口。

况且,外治法多种多样,不仅仅只膏药一种。他举出治疗伤寒热邪传里的多种外治法,如黄连水洗胸法、皮硝水榻胸法、芫花水拍胸法、石膏和雪水敷胸法等。另外,伤寒兼症、变证,都有外治法,所以他以为外治法完整可以用来治疗急性病,包含治疗伤寒和温病。

由于人的体表面积大,以及九窍都能运用外治法,因此,从人的整体看,大有豪杰有用武之地。贴膏药不受某个部位和某个穴位的限制,尤其不必担忧药物“致伤脾胃”的不良反响,这就施展了外治法,特殊是膏药的优点。各个针灸穴位和身材有关部位可以同时贴,这样,“症虽重,得此分杀,其势其病亦减”。

他举出太阳经外感病为例说:“初起以膏贴两太阳(头痛本穴),风池、风门(疏通来路),膻中穴(于心取汗),更用药敷天庭,熏头面腿弯,擦前胸后背、两手心、两足心(皆取汗),分杀其势。”这是中国古代医学辨证法的继承与应用,也是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在治疗学上的发展,为多种疗法的综合应用,开拓了新的门路。

“仔细推敲”——细诊察,巧配药

诊断是治疗的基本,没有准确的辨别诊断,准确的治疗也无从谈起。但是在有些情形下,一时难以获得准确诊断前,往往可先进行对症治疗,应用膏药贴、敷。吴尚先说:“自来医之难,难于识症,膏用通治,取巧在此。”他经过七、八年时光、逐步总结出多种膏药,其中以清阳(代败毒散、通圣散用)、散阴(代五积散、三痹汤用)、金仙(代越鞠丸、温白丸用)、行水(代五苓散、八正散用)四种药用得最多,后果最好,加上治外症的云台,共五大膏。其余还有养心、清肺、健、滋阴、扶阳、通经、卫产等膏,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吴尚先以为“药不止走一经治一症,汇而集之,其统治也固宜”。当然,这不是说,可以用一成不变的膏药去敷衍各种病。除了用不同的膏药去治疗各类病以外,膏药上的加药变更很多。他特殊提示医生注意灵巧应用加药,说用加药“不能蒙混,能者固以是见长,不能者即以是见拙”。用的人必定要“仔细推敲”。这用外治法,不是“苟且从事”,必定要以中医理论为基本,求其基本,必先阴阳,识脏腑”;“非明于医理者,不能用膏药”。吴尚先把《外治医说》改名为《理瀹骈文》的目标,就是“明外治亦有理”,它不是片面的经验,或者仅仅是一得之功或一孔之见。这是吴尚先和前人看待外治法的差别所在。

列宁说过:断定历史的功劳,不是依据历史运动家没有供给现代所请求的东西,而是依据他们比他们的先辈供给了新的东西。

吴尚先对外治法的研讨,确切比他的先辈《理瀹骈文》一书的重要内容是确定的,但由于时期和认识的局限性,其中大大前进了一步。

外治法是中医学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简、便、廉、验等特色,《理瀹骈文》是外治法的代表著作。我们必需认真继承这份遗产,加以整顿进步,为人类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