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是什么节日 有什么习俗

/ 0评 / 0

“六月六”是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由于居住地区不同, 过节的日期也不统一,汉族和有些布依族地区六月初六过节,称为六月六; 有些布依族地区六月十六日或农历六月二十六日过年,称为六月街或六月桥。那么,六月六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

  六月六是什么节日?

  “六月六”节已有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各地传说不同。其中有一个说法是,在远古的洪荒年代,布依族的先人“盘古”在劳动中积累了栽培水稻的经验,年年丰收,后来他与龙王的女儿结婚,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新横。一次儿子冒犯了母亲,龙女一气之下,返回龙宫,再也不回来了。

  盘古没有办法,只好再娶,一年的农历六月六日盘古死去,新横从此遭到继母虐待,几乎被害。新横忍无可忍,便上天控告继母,并发誓要毁掉她栽培的水稻秧苗,继母知道后,万分后悔,终于与新横和好,并于每年农历六月六日,盘古逝世这天,杀猪宰鸭,供祭盘古。因此,布依族人民每年农历六月六日都举行祭盘古,供祖先的活动,以示子孙延续、五谷丰登,年复一年,就形成了这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在2021-09-28 它已经演变为很多少数民族的节日,并有很多的习俗。

  六月六由来

  “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由于居住地区不同,过节的日期也不统一,有的地区六月初六过节,称为六月六;有的地区六月十六日或农历六月二十六日过年,称为六月街或六月桥。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个节日,有过“小年”之称。

  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自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血或猪血,插在庄稼地里,传说这样做,“天马”(蝗虫)就不会来吃庄稼。节日的早晨,由本村寨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领青壮年举行传统的祭盘古、扫寨赶“鬼”的活动。除参加祭祀的人外,其余男女老少,按布依族的习惯,都要穿上民族服装,带着糯米饭、鸡鸭鱼肉和水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当地汉族人民称为赶六月场)。 祭祀后,由主祭人带领大家到各家扫寨驱“鬼”、而“躲山”群众则在寨外说古唱今,并有各种娱乐活动。

  夕阳西斜时,“躲山”的群众一家一户席地而坐,揭开饭箩,取出香喷喷美酒和饭菜,互相邀请作客。一直等到祭山神处响起“分肉了!分肉了!”的喊声,人们才选出身强力壮的人,分成四组,到祭山神处抬回四只牛腿,其余的人,相携回到家中,随后各家派人到寨里领取祭山神的牛肉。节日娱乐活动,以丢花包最为有趣。花包是用各种彩色花布做成形似枕头,内装米糠、小豆或棉花籽。花包的边沿缀有花边和“耍须”。丢花包时,男女青年各站一边,相距数米,互相投掷。其方(www.isoyu.com原创版权)法有右侧掷、左侧掷和过顶掷,但

  不准横掷。要求甩得远,掷得快,接得牢。花包在空中飞来飞去,煞是好看。如果小伙子将花包向自己心爱的人投掷,没有过肩,包就 落地,姑娘由向对方送一件礼物,如项圈、戒指、手镯等物,所送之物,被视为爱情的信物,小伙子将长期保存。

  六月六习俗

  习俗一 洗晒节

  农历六月初六正当盛夏,是一年中太阳最猛的日子。古人就把这一天当作暴晒衣服、物件、书卷的日子。据说这天晒过的衣服不生虫。寺庙此日晒经书,善男信女们纷纷前去观看,形成庙会。

  夏季晒衣服、书籍作为一种传统风俗,最早在东汉时期就开始了,但是那时是在七月七日过,东汉史学家崔实的《四民月令》中说是七月初七的风俗。南朝宋代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晋代翻晒东西的习俗仍在七月七日。以后何时改为六月六,则没有史料记载,想必是六月六太阳更烈更毒之故。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在六月六晒衣服的习俗。

  习俗二 回娘家

  “六月六,请姑姑”。古时,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各家各户都要请已出嫁的姑娘回娘家,好好款待一番。相传,此俗是由春秋时期有名的宰相狐偃改过故事而来。

  习俗三 虫王节

  从农历六月初六起,街市上的中药铺和一些寺庙开始施舍冰水、绿豆汤和用中药制作成的暑汤。主妇们也在这一天开始自制大酱。六月六那天的饭食要吃素食,如炒韭菜、煎茄子和烙煎饼等。“六月六”,农历六月六日已异常炎热,庄稼长势正旺,农家要观察长势,以卜丰欠。六月六农民还称为“虫王节”,要在农田、庭院里焚香祭祀,祈求上天保护,五谷丰登。

  在贵定,每年农历六月六布依族还有吃花米饭,打糍粑,包粽子,表演布依族唱山歌,苗族制作蜡染等风俗,其独特的少数民族风俗是难得的少数民族文化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