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图片(饕餮饔餍)

/ 0评 / 0

饕餮图片(饕餮饔餍)

中国“大”片时期从《豪杰》开端,到《长城》再上一个台阶,终于从“一群呼叫风的神秘男人”,经过百思特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进化到了“一块磁石引发的闹剧”。

毒sir说怪兽片有两大问题须要解决:一、如何塑造(打)怪兽;二、如何塑造人物。

人物就不提了吧,看到《长城》影片阵容中有符合烂片三大定律的演员在,观众们就已经知道,对这部电影的角色塑造不能抱有任何期望。通稿里也只字没提演员们演得好嘛,他们只是很尽力地表演着他们在尽力表演。

更何况从《豪杰》开端,“国师”不仅在塑造人物上颇为乏力,连三观都很难正回来。而且人那么多,去尽力从茫茫人海中找出什么意义,还不如把“鹤军”、“鹰军”、“虎军”、“熊军”、“鹿军”这些各色铠甲看成像素点或恐龙战队来得高兴。

倒是第一个问题——如何塑造(打)怪兽,值得深刻探讨一番。

《长城》中的饕餮

影片中的饕餮是一种由“女王”率领、滋生才能极强、生物钟极其精准的生物,长着一张长满獠牙的大嘴,身材呈青铜色,腋下生目,背部有可以发出和接收声波的结构,用来与女王的“音叉”进行通信。头面上还有青铜纹饰,大概就是“国师”对饕餮纹的懂得吧。从30万只饕餮非要大摆菊花阵来掩护女王进食来看,它可能还崇敬菊花。

据说饕餮是上天为了处分贪得无厌的纣王而降下的祸患,最初落在钩吾山上,很可能是来自外星球的氮基和硅基生物。

没想到“国师”还有时光玩《星际争霸2》,不知道他的战网ID是啥。

“饕餮”一甲子来进食一次,一直保持了两千年,直到北宋。

影片中的饕餮形象,大体上是对《山海经北山经》记录的还原。《山海经北山经》有云:“(敦头山)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郭璞以为狍鸮[po xio]就是饕餮:“即饕餮食人未尽,还害其身”。袁质甫附和说:“还自啮其躯”。郭璞是方士,这是郭璞本人的脑洞,以为饕餮吃人吃不完,就把自己害逝世了。

回到《山海经》,声如婴儿,吃人的怪物多了,“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蛭,其音如婴儿,是食人”;“有兽焉,其状如彘而人面,黄身而赤尾,其名曰合窳,其音如婴儿,是兽也,食人”……要狍鸮是饕餮,那就厉害了,饕餮不仅滋生才能强,还是“多国军队”。

郭璞的这个说法很可能源自《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铸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己身,以言报更也。”说周朝鼎上铸有饕餮,有头而没有身子,吃的人还没有咽下去,自己就不行了,象征着报应循环的道理。

饕餮长这样?

这也不过是个脑洞。但这个脑洞被宋朝的金石学家继承下来,成了为青铜器纹饰命名的重要根据之一。北宋吕大临的《考古图》中就有:“文作龙虎,中有兽面,盖饕餮之象。”

但饕餮纹是不是都是饕餮?不是,段勇的《商周青铜器理想动物纹研讨》将饕餮纹分为牛角、羊角、豕耳、变异四大类,就足以解释这类纹饰的庞杂水平,也解释了饕餮纹起源的不统一。饕餮的形象自然也不可能只有一种。

而且关于为什么鼎上要铸饕餮纹,也并不只有《吕氏春秋》中的这一个说法。《路史》中记述了蚩尤被杀后说的:“后代圣人著其像于尊彝,认为贪戒。其状率为兽形,傅以肉翅。”罗苹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著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那么饕餮纹最早,就是对蚩尤的丑化。

这有没有可能呢?还真有可能。

蚩尤是三苗的首领,败在华夏族手里,大约打他的理由就是他太贪了,所以将他的形象铸在鼎上,以示“戒贪”。

从形象来看,也很有可能。神话学大家袁珂先生就曾提到,《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逵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任缙云之官也。”而蚩尤姜姓,亦炎帝之苗裔,“故说蚩尤即是此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乃大有可能也。”

而《左传文公十八年》又提到:“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认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

帝鸿氏之不才子“浑敦”、少皞氏之不才子“穷奇”、颛顼氏之不才子“梼杌”,以上合称“三凶”。缙云氏之不才子的不肖堪比这“三凶”,所以名为“饕餮”,合称“四凶”。这一段材质又解释,饕餮等名称是种比方,用来指“凶狠”的人。比如这其中的“梼杌”,在此处就是指鲧,大禹的父亲。

毕竟是因为先命名了这些奇怪的百思特网生物,才拿它们的名字来比方同样奇怪的人,还是先有了对部落首领的蔑称,才用这些称呼来指称这些奇怪的生物,这完整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关于神兽饕餮,传说很多,《山海经》中的狍鸮,《神异经》中的有翼高阶天使,陆容《菽园杂记》、李东阳《怀麓堂集》、杨慎《升庵集》、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玉芝堂谈芸》等书中的龙子……

作为人的称呼的“饕餮”,说法就更多了。袁珂先生以为饕餮是指蚩尤;丁山先生以为饕餮就是梼杌,其形象来自于灵蛇吞象预言,两者都是匈奴后裔,而匈奴是夏后氏族裔,同时两者也是羌人图腾,周鼎上的饕餮纹是“取其勇武公平,为吉祥之象征”;刘持平先生的《青铜器饕餮纹质疑》则以为是神农氏;按《左传》记录,有可能是缙云氏之不才子。

如果再往下看,还有可能是梁武帝的第八子武陵王萧纪。这孩子和他哥哥萧绎打仗时,拿金子诱惑手下将士,“既东下,黄金一斤为饼,百饼为簉,至有百簉;银五倍之,其他锦罽缯采称是。每战则必悬金帛以示将士”。但他舍不得,所以一次也没有真的赏赐,成果打败了。萧绎将他从族谱中除名,赐姓“饕餮”(有司奏请绝其属籍,世祖许之,赐姓“饕餮氏”)。

《长城》中饕餮密集的场面。

从以上解释可以得出结论,关于饕餮的说法实在太多,没有定论。从任何角度来做饕餮的怪物设计,都没问题。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在饕餮身上画上饕餮纹,是一件极其奇异的事。

饕餮纹的作用前面也提到了,除了丁山先生以为是吉祥之象征外,主流的看法是其警示之用,以免贪于饮食财物“害及其身”。所以饕餮头上顶着饕餮纹,就好比坏人头上绑了一个写着“强盛、民主、文明、协调”的公益广告牌。更何况饕餮纹虽名饕餮,却不必定和饕餮有什么关系,不过是承袭的宋人说法罢了,如今的主流称呼是兽面纹。你说万一饕餮顶错了纹饰,遇到其他神兽,他们会不会以为饕餮是变态?

而且也没有任何文献和学术说明提到过饕餮滋生力强。这个设定我只能懂得为,纯洁是为了场面够大,不然如何摆出菊花阵。这样的恶趣味和不止一次的致敬《恐龙战队》,让我确信“国师”的心坎住着一个Cult片狂酷爱好者。

但正如网友所说,影片中的饕餮除了让密集恐怖症患者觉得厌恶外,别无用途。更有甚者认为“张艺谋用饕餮影射片中的高片酬无演技演员”。

就我看来,实打实依照《山海经》的记录来做模型,用人海战术堆数目,在饕餮身上文饕餮纹,不免落于下成。只要稍微考证一下就会发明,饕餮用作形(www.isoyu.com原创版权)容词,比用作名词,内涵要清晰得多,那就是贪欲和暴食。

七宗罪中有“贪婪”(avaritia)和“暴食”(gula)。贪婪对比的神是玛门(Mammon),暴食的则是别西卜(Beelzebub),两者在弥尔顿的《失乐园》里都被描写成堕天使。

还记得蚩尤和饕餮的关系吗?“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其状率为兽形,傅以肉翅”,将饕餮塑造成腐化的有翼人形兽不就好了。

如果这样不行,也可以参考《暗黑损坏神II》嘛,那尖爪红恶魔的形象可比刻着饕餮纹的饕餮好辨认多了。

既然已经打出了流传中国文化的招牌,就不要想着拿火药、五禽戏、孔明灯这些符号和尸山血海之间的伟大张力百思特网,来强行制作槽点了。好好做一部怪兽片和好好做一个大家都能正常懂得的怪兽设计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