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预示音乐的伟大未来的交响)

/ 0评 / 0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预示音乐的巨大未来的交响)

预示音乐的巨大未来的交响诗

——勋伯格的《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刘雪枫 吴斌

MUSIC

虽然《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是一部悲剧性质的戏剧,并且无论是戏剧本身还是弗雷的音乐,都有着朦胧、暗昧甚至压制的特质,但是我在上一课说过,梅特林克本人却是一位特殊酷爱生涯的人,他一生都在寻求光亮、幸福和美。我们也千万不要被他的所谓象征主义吓到,因为这不过是一种戏剧构思和写作的手段,其实他的文学作风仍然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力,是能够直指人心和感人肺腑的。比如他的晚于《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发表的另一部剧作《阿格拉凡和赛莉塞特》就曾被誉为“我们时期最冲动人心的戏剧”,这部剧可以说写出了文学史上最动听的三角恋,其中洋溢着最真诚的爱情和最高尚的精力。更难能宝贵的是,他的带有很浓神话颜色的戏剧《乔伊泽勒》以及童话梦幻剧《青鸟》不仅表达了童真世界的美妙,也激荡了无数成年人的心灵,不仅代表了他戏剧的出色造诣,还造诣了许多戏剧导演的事业巅峰,成为全世界都在盛演不衰的经典。我们大家可能都比拟熟习的眼高于顶、特立独行的有“现代戏剧之父”美誉的瑞典戏剧巨匠斯特(原创版权www.isoyu.com)林堡,他这辈子就服梅特林克,公然声称,说自己是梅特林克的忠诚信徒。

梅特林克作为戏剧巨匠,他的巨大的散文作家身份就容易被人疏忽。他真的可以被称为顶级散文巨匠!他的散文程度可以媲美普里什文、蒙田、佩索阿等有名的散文家。梅特林克的散文重要有两类,一类是写人生哲理的,比如《低微者的财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蒙田的散文和富兰克林的箴言《穷理查历书》;还有一类是他更善于的,描述自然界的各种生物,比如《蜜蜂的生涯》《花的智慧》等,这些具有科学属性和必定深度的作品,很容易让人想起法布尔的《昆虫记》,当然,梅特林克的文笔比起法布尔来说,那是确定要高出许多了。1911年,梅特林克获颁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由于他在文学上多方面的表示,特殊是戏剧作品,不但想象丰硕,充斥诗意的奇想,有时虽以神话的面孔涌现,还是处处充斥了深入的启发。这种启发奥妙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并且激发了他们的想象。”

这一课介绍的作曲家非常特殊,他的音乐让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但是,从音乐史的角度看,这位作曲家是一位真正的音乐伟人,是现代音乐的开山祖师,正是他的涌现,音乐的面孔被永远地转变了。尽管他首创的现代作曲技法2021-09-28 未必每位作曲家都会加以应用,但正是他的涌现,使得每一位活着的作曲家都必需尽力去树立和发展一套属于自己的音乐上的逻辑,而不必完整遵守传统和声系统的逻辑。这就极大转变了音乐创作运动本身。所以说,阿诺德勋伯格,他就是那个打开潘多拉盒子的人,从此以后,音乐变得极其多元化,琳琅满目又光怪陆离。

勋伯格一生的创作大体来说,可以分为四个时代,第一个时代重要属于晚期浪漫主义作风,有着浓烈的情绪和叙事性,也就是说勋伯格在这个时代是很会用音乐来讲故事的。勋伯格为《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谱写的交响诗就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浪漫热闹,高度抒情,感人肺腑,那时他只有二十八岁。和柏辽兹一样,作为不世出的音乐天才,他音乐方面重要靠自学成才,音乐创作完整由充分的豪情和过人的想象力来主导。虽然勋伯格出身和上学都在维也纳,但他的这部交响诗却创作于德国的柏林。勋伯格移居柏林的原因,很大水平上是他已经无法适应所谓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保守以及生涯费用的昂扬。当时的柏林却是一个新兴的国际化大都市,文化气氛更加新锐激进,勋伯格以为在这里他的音乐创作会更有发展远景。恰好,一家柏林的出版公司发表了勋伯格的一首浪漫主义颜色浓郁的弦乐六重奏《升华之夜》,博得了勋伯格的百思特网好感,所以,一旦有一家柏林的演艺集团邀请勋伯格来担负指挥,勋伯格便会欣然接收邀请,来到柏林。这是1901年底的事情。

很快,勋伯格的机遇来了,他在柏林喜遇贵人,遇上谁了呢?就是在德国音乐界名誉最高的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他非常赏识这位晚辈后生,经济上和艺术上都非常大方地给了他伟大的赞助。正是在理查施特劳斯的推举下,勋伯格进入柏林有名的斯特恩音乐学院百思特网担负作曲教师,还在1902年获得一笔数额可观的李斯特奖学金。

正是理查施特劳斯向勋伯格推举了梅特林克的戏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他告知勋伯格,这部戏剧非常合适写歌剧,成果勋伯格花了很长时光浏览研讨《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的剧本,最后决议,还是不写歌剧吧,而是像盛年的理查施特劳斯那样,谱写一部篇幅伟大、充斥野心的交响诗。

真是无巧不成书,或者说无巧不成史。这也是因为通讯不畅、信息流传不及时的缘故吧?勋伯格是从1902年7月开端谱写《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交响诗的,但是他居然不知道在两个多月前的4月底,德彪西的革命性的歌剧已经在巴黎喜歌剧院上演了。在此之前的1898年,弗雷的戏剧配乐也演出过了。后来,在1905年的时候,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也作了一套戏剧配乐,上演的时候也是好评如潮。可以确定的是,勋伯格真的是全然不知道他自己无法下笔的歌剧居然由另一位音乐的改革者德彪西完成了,而且在音乐史上享有那么尊贵的位置。

勋伯格用了六个月的时光,在1903年的2月28日完成了《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这部宏大而庞杂的交响诗巨作。这也是他的第一部大型管弦乐队作品,里面所用的技法根本通过自学来的,当你2021-09-28 听这部作品的时候,确切感到到他已经超过他尊重的先辈理查施特劳斯和马勒,和他们相比,他的步子已经迈出去太多了,真是令人惊叹。

多年以后,勋伯格为这部交响诗的广播演出写了一份前言,对自己这部作品进行了一番文字上的论述,他说:“最初我筹划把《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写成一部歌剧,但是我废弃了,虽然我并不知道德彪西当时正在创作他的歌剧。我至今仍然后悔没有实现我最初的意愿,如果是歌剧,那必定会与德彪西的有所不同,我也许会失去这首长诗的美好芳香,然后可能会是我的人物唱得更多一些。”

我来稍微说明一下勋伯格这段话里的要点。德彪西的音乐旋律其实很贴近法语的朗诵声调,美好的旋律就像迷离的烟花一闪而过,有时候就比拟难以捕捉到完全的旋律,就像难以捕捉印象派画作里具体形象的明白轮廓一样。而勋伯格的这个作品里绝对不缺乏悠久动听的旋律,他确切非常擅于旋律的创作。如果大家去领略几部勋伯格的早期作品,比如《升华之夜》,比如大型交响声乐作品《古列之歌》,就会发明那里面绝对不乏大批幽美而富有诗意的旋律。

勋伯格在前言中持续写道:“从另一方面来看,交响诗的写作对我是有赞助的,它教我用准确规定的单位来表达情感和人物,这种技巧放到歌剧里也许就不能很好地赞助我进步,因此我的命运显然以远大的预感性在引诱着我。”

勋伯格自己在这里所提到的这种巨大的预感性,直接关联到勋伯格最后创建的十二音系统,这是一种划时期的音乐系统,他跟以往所有的传统音乐,从实质上来说都不一样,采取了另一套完整不一样的逻辑,里面起到支持作用的就是准确规定的单位,因为在十二音系统里,总是把十二个半音以不同的排列组合方法组成一个个准确规定的单位。十二音系统是勋伯格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完美起来的,而交响诗《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就已经对此有所预示了。

1903年7月,勋伯格回到维也纳。1905年1月26日,他在维也纳指挥交响诗《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的首演,这次首演居然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听众中引发了动乱,所得到的评论措辞之粗鲁也令人目瞪口呆,有评论家干脆建议把勋伯格直接送进疯人院,让他拿不到乐谱。但是仅仅过了六年,在指挥家奥斯卡弗里德的指挥下,这部作品获得了伟大胜利,此后再也没有引起听众的恼怒,而且差不多成了勋伯格最受爱好的一部管弦乐作品,成为晚期浪漫主义管弦乐发展途径上的一块里程碑。

勋伯格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作为勋伯格唯一的交响诗,在情势构造上它和一部四乐章的交响曲很接近。全曲四个部分大致相当于一个伟大奏鸣曲式乐章的呈示部、两个发展部和再现部。一部作品,天衣无缝地套用了两层不同的宏观构造,的确称得上是创意惊人。勋伯格能够把梅特林克的戏剧情节与传统的交响曲情势联合起来,无疑证明了他出色的能力。勋伯格自己是这样说的:“我自己试图把剧中的细节都反应出来,只是省略了几处场景的次序,场景的次序更为活泼,也许对于爱情场面的笔墨多了一些,在音乐中往往是这样的。”

这首交响诗的氛围很容易令人联想到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尤其是那份带来逝世亡的爱情。熟习瓦格纳作品的朋友会在勋伯格的《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这部乐曲中听到许多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类似的处所,但显然勋伯格不是单纯的模拟。勋伯格这部作品还有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特色,那就是代表梅丽桑德丈夫戈洛的音乐主题,这个主题听起来极其亲热温暖,在整部交响诗当中,这是最有人间气味的一个主题,能让人第一时光就留下印象并能够大致哼唱出来的旋律主题,而这样一个容易招人爱好的主题居然是代表戈洛的主题,戈洛这个人物,很显著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反派人物。但从音乐上来看,其实勋伯格对戈洛寄予很大的同情,这个人物有其人性的一面,他最后自己造成如此悲剧的结局,深入地折射出我们人性深处的软弱。可见勋伯格对于梅特林克全部作品的解读也是有着鞭辟入里百思特网的独到看法的。

交响诗的四个部分,对应着剧情的逐步展开:第一部分,戈洛发明梅丽桑德在森林中,梅丽桑德与佩利亚斯的初会,以及梅丽桑德与佩利亚斯萌生的爱情。第二部分,两人的爱情的增加,戈洛的疑惑,喷泉旁,古堡塔楼和地窖场景。第三部分,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的离别场景和爱情场景。第四部分,梅丽桑德之逝世。

第一部分,我们首先听到一个迟缓的引子,暗示了梅特林克剧中开端时的森林场景,音乐充足衬托出迷雾般的气氛。戈洛发明梅丽桑德在水边呜咽,这时由颜色幽暗的低音单簧管奏出简短的“命活动机”,这个命运主题只有四个音,前两个音上行,仿佛是人类盼望的扩大;后两个音下落,仿佛是这种盼望的落空。从盼望的扩大到盼望的落空,构成了一个循环,这就暗示着剧中人物的命运。这个动机在整首乐曲中将以多种姿势重复涌现。

在森林音乐的幽暗背景下,双簧管独奏勾勒出梅丽桑德动机,这个动机如泣如诉,勋伯格紧接着就调动全部乐队的各个声部反复和发展这一动机,几乎每件乐器都把这个主题演奏了一遍。梅丽桑德的形象仿佛占满了全部世界。其实这也很好懂得,因为梅丽桑德的形象此刻已经占领了戈洛的世界。

然后戈洛的主题终于登场,这是一个庞杂主题,但这个主题的起始乐句很好识别,也很有歌颂性,很人性化。这个主题发展得越来越热闹,这时有一个和结婚戒指相干的旋律片断,将戈洛的主题在旋律上加以延长,这就是“戒指动机”,戒指代表着婚姻契约,戈洛把这份契约视为自己性命中的一部分,是自己性命的延长。这里勋伯格用音乐上旋律延长的方法,极其丰硕和形象地表示了梅特林克原作中的深入内涵。

德彪西

之后,小提琴奏起梅丽桑德主题,大提琴奏起戈洛主题,两者旋律交错对话,令人联想到梅丽桑德与戈洛在婚姻上的联合,定音鼓的滚奏和繁重的铜管乐器中的命运主题的险恶爆发突然中止了联合起来的旋律,这直接导致了一个尖利的高潮,只听六支圆号响亮地奏出“戒指动机”,而高音木管乐器则尖厉地高声奏出“命活动机”。

不久情感再次突变,“佩利亚斯主题”来了。勋伯格说佩利亚斯的性情是青春勃发,勇敢豪放,这一主题由加了弱音器的小号独奏引出。这个主题也很有意思,除了勋伯格自己所说的青春勃发、勇敢豪放之外,我们还可以感受到年青人的那种意气风发,天真生动,还有些许的调皮,很鲜明的一个大男孩的形象。这无疑与戈洛主题的那种深厚沉稳的中年帅大叔形象有很大的不同。佩利亚斯放到现在来说,属于无所事事的高富帅,他的爷爷是国王,又有妈妈和哥哥为他挡风遮雨。但正是这样一个衣食无忧的大男孩,心坎却有着极其强烈的对爱情的盼望。佩利亚斯的主题最后出现出俏丽的弧形,旋律中透出怀念之情,这时独奏单簧管奏出一条上行旋律,独奏小提琴再连接过来,持续向上,越升越高,这是梅丽桑德的“爱的觉悟动机”。

第二部分相当于一部交响曲的谐谑曲乐章,剧情在这里持续发展,一开端是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在水井旁的场景,梅丽桑德正在玩弄她的结婚戒指,把它抛上去,再用手接住。长笛轻盈地颤动着,配合其他高音木管乐器,表示出阳光照耀在水面上那波光粼粼的样子。全部音响画面的色调也变得明亮。在这里我们重要听到的是“戒指动机”。戒指落入水中与戈洛跌下马来是同时产生的,但在戏剧原作中只能分两场来进行交代,不过勋伯格却能用音乐手腕把两个产生在同一时光不同地点的主要事件同时出现出来。梅丽桑德的戒指落到水中,就在这同一时刻,狩猎中的戈洛由于马匹突然的惊惶摔落下来,两个情节几乎在音乐的出现中同一时光达到了高潮,“戈洛主题”被扭曲变形,由长号和大号奏出,又跌跌撞撞直往下走,还被定音鼓野蛮的敲击给打断了。

音乐场景再次变换,这次是傍晚时分,梅丽桑德坐在塔楼窗口,梳理她的金色长发,佩利亚斯走上前来。“梅丽桑德动机”出现出来,不过有了些许奥妙的发展和变奏。大提琴奏出佩利亚斯主题,单簧管奏出梅丽桑德的“爱的觉悟主题”,联合着曼妙的竖琴,极为动听。弦乐上响起窃窃私语般的碎弓声。然而这个美好的时刻因为戈洛“嫉妒动机”的闯入而突然停止。

第二部分的最后,梅丽桑德和佩利亚斯去古堡下面的昏暗潮湿的地窖。勋伯格写道:“戈洛要佩利亚斯下到恐惧的地下墓地时,乐曲的音响在许多方面是值得注意的,特殊是由于这是在音乐文献中首次运用的前所未见的后果,那就是长号的滑音。”短短的过渡之后,就进入第三部分,音乐始终没有间断。

第三部分,相当于交响曲的慢板乐章,这部分所描写的是“花园中的夜景,佩利亚斯的告别”。这段音乐如我们所料,一开端就发展成一首无词的爱情二重唱,然后以戈洛刺杀佩利亚斯以及梅丽桑德受伤为停止。首先是加弱音器的第一小提琴,奏出一条长长的旋律,描述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两人初次承认彼此的爱恋,这条旋律是全新的,然而又仿佛与代表戈洛的主题,在音乐上有着必定的接洽,这又是勋伯格在音乐布局上的精致构思之一,我们注意到戈洛主题不仅仅是全曲辨识度最高的旋律,而且他仿佛渗透在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的全部爱情场景中。这样的支配太耐人寻味了。戈洛虽然是这段爱情的阻拦者,但必定水平上,他又是在一次次的错失与无心之举中造诣了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的爱情。他对于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来说,既是爱情的壁垒,又是爱情的桥梁。他的存在让这枚爱情的果实有着致命的毒性,而这种毒性却又恰恰会导致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这或许就是爱情的反作用力吧。这段描述爱情场景的音乐最后联合着“戒指动机”与“命活动机”激烈地爆发了,佩利亚斯中剑身亡。此时的乐声无比的悲怆,之后音乐渐渐消逝,佩利亚斯主题支离破碎,消失在一片黯然中。

第四部分,相当于一部四乐章交响曲的末乐章和梅特林克戏剧的终场,描写了梅丽桑德的逝世亡。这里用低音乐器做出很长的连续音,以此为基本,木管吹奏的悠久的下行线条变得越来越轻。女主人公性命的气味越来越微弱了。不久梅丽桑德的“爱之觉悟主题”在独奏小提琴虚无缥缈的音色中徐徐上升,仿佛像雾气一般消逝在天空中。最后只剩下“戈洛主题”,戈洛独自一人蒙受着无尽的哀恸。那哀恸之声如大江大河般翻腾汹涌,在天地间重复回响着……

我们用两堂课的时光,观赏了两部和《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有关的音乐作品,可以显著看出两位作曲家对戏剧原著的懂得水平。应该说,弗雷的戏剧配乐比拟忠诚地还原了戏剧场景和故事气氛,但是若论深度发掘或者带有自己的懂得和想象,勋伯格音乐中所反应出来的时期精力更为精确,也更能启示对戏剧原著的思考。从音乐语言和音乐作风上来看,弗雷代表了传统,勋伯格代表了未来,尽管这只是他的早期作品。就像我在马勒的《大地之歌》与唐诗的课程里所说的,如果我们是循序渐进地来观赏音乐,那么我们可能基本就接触不到相似于马勒和勋伯格这样的作品。但是,我们现在是“通过文学名著进入古典音乐的世界”,别说是勋伯格的交响诗,就是德彪西的歌剧,走近我们恐怕也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好书推举

《雪枫文学音乐课:古典音乐中的文学名著》

刘雪枫 吴斌/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1年1月出版

文学,是普通人开启古典音乐大门的钥匙。只要你对文学故事感兴致,就会对同样内容的古典音乐充斥等待和好奇。无数歌剧、交响曲、交响诗、艺术歌曲,都是依据文学作品改编而来。

本书精选多部殿堂级中外文学经典,从西方经典戏剧、小说,到中国古典诗词曲赋,配以改编自以上文学经典的“有故事的音乐”。凝听和分析音乐中最扣人心弦的章节,对应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率领读者和听众懂得每段旋律的含义。

即使从没听过古典音乐的“小白”,面对“有文学故事的音乐”,还会说“听不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