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

/ 0评 / 0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包括什么?一般来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狭义上,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广义而言,既包括创始人的理论基础,也包括继承者的继承和发展,包括苏联理论体系、中国理论体系和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一般书籍中的答案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概括马哲的具体内容,即从传统哲学理论的框架来概括马哲回答了哪些哲学问题?这大致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来解读。如果是考试,请按照书本上的标准答案记住。以下几点仅供个人理解,仅供学习交流,不能作为考试答案。

一、认识的本质(讨论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

在马克思的哲学理论之前,他们都强调哲学原理,也就是说,强调解释世界。马克思给了“实践”很高的哲学地位。他在《费尔巴哈提纲》中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这就引发了哲学上“实践第一”的讨论。

在旧的哲学体现中,“实践”的概念并没有缺席,只是理论占主导地位,实践处于从属地位。在认识到“实践”的含义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取代了他们的关系,声称共产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者。马克思指出,以往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只从对象和直观形式上理解对象、现实和感性,而不理解为感性人的活动,不理解为实践或从人的主体上理解。简单来说,世界是人的世界,人是世界的人。人与世界的主客观对立,也是现实条件下统一的辩证关系。

二、世界的本质(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所有的哲学都试图揭示世界本质的秘密,不同的体系对世界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哲学本身既是认识世界的工具,也是认识之后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们一再宣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这是由于哲学和哲学的哲学一方面源于科学发现,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新科学加以论证。自然科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对哲学中的“世界同一性原理”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个命题应该从哲学的角度去理解,而不是从文学的角度去理解。有的解释是“世界=物质,或者世界是物质的”,缺乏严谨性。准确地说,哲学研究一切事物的普遍性。马哲认为世界上所有现存事物的共性是“物质性”。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总和”,这是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列宁进一步从客观性和现实性两个角度对物质性进行了科学的解读。不要脱离人的意识,而要谈客观性;它可以被人类感知,而且是真实的;物质=客观现实是世间万物的共性。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既具有物质性,又发展出独特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择性认识世界,二是创造性改造世界。对于前者,每个人都有直观的感受。在同一个场景中,不同的人关注不同的信息,导致对同一件事的描述不同。对于后者,主要是说人可以创造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世界最佳在线上不存在的,没有人参与也永远不会出现的,都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

即使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无论是信息的选择还是实践中的创造,主体性都无法超越客观存在的条件,也需要遵循客观世界存在的内在规律。因此,意识虽然具有能动性,但归根结底还是受到物质的限制。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可以为物质行动。

三、社会的本质(讨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的形成虽然受到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的影响,但仅仅“创造人类社会”是不够的。马克思从“实践”和“生产劳动”的具体形式出发,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本质是实践。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生产、科研和人际关系。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自然界的一切事物,而生产的目的是改造自然存在,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前两种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并随着生产水平的发展而变化。

社会是物质的,所以一定有不转移人的意识的客观规律。根据马克思的实践,类人猿通过实际劳动形成的身体结构和大脑结构与其他灵长类动物不同。在漫长的劳动中,智力得到了发展,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语言也因分工合作而产生。人类社会是在漫长的进化中形成的。社会存在包括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使得社会不同于自然的存在,自然是一种纯粹的客观存在,而社会是一种客观和主观相互作用的存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遵循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基本原则。但这不足以解释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解释说,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人类实践决定社会存在,而具体实践水平决定社会发展水平。马克思说:“人所能达到的全部生产力决定了社会状况。”。生产力是客观的社会存在,有其自身的规律。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四,人的本质(讨论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

从实践出发,我们认识到了世界、社会的本质,认识本身的本质和规律。说到“人”的问题,从实践中也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形成和人的形成是同步发展的。在实践中,人们脱离了动物对自然生命创造的被动适应,主动改造自然以满足自身需求。实践是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

马克思告别了旧哲学对人的抽象解释,把“人”的概念定义为“现实中的个体”,把人的本质解释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可以理解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社会的本质是实践性,从而回到人是人的命题。实践造就了个人,同时也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此,从关系的角度讨论人类和社会问题的新领域已经打开。

人的发展过程就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发展变化的过程。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稿)中将人类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在人的依赖性占主导地位的阶段,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和孤立的地方发展;

二是以事物的依赖性、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综合关系、各种需要和综合能力体系为基础的人类独立阶段;

3.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阶段是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的自由人格,是以个人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其社会财富为基础的自由人格。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一方面强调了人起源于自然、依赖于自然的事实,另一方面又指出人类一切实践活动都是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的,违反自然规律必然导致目标的落空甚至其他不良后果。其实人对自然的依赖只是人类需要自然才能生存,而自然并不自然需要人类的参与。人类给大自然带来的任何伤痕都可以自然愈合,人类无节制的索取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危及生存的必要条件。

动词 (verb的缩写)世界普遍规律(辩证法三定律)

马克思把世界分成三个哲学范畴来讨论,即意识、社会和自然。划分以“客观性”为基础,自然客观存在,意识以主观能动性在客观世界中发展,社会在遵循客观自然规律的条件下,源于主观能动性。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研究其普遍规律成为另一个哲学问题。其实,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是从古代哲学中总结出来的,而不是个人的认知。

黑格尔本人是学贯中西的哲学家,他的老哲学中不乏具有辩证思维的哲学理论。然而,这些思想揭示的世界原理并不系统和完整,未能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黑格尔在《逻辑学》中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他的错误在于混淆了历史和逻辑的顺序,将思维规律强加于自然和人类社会。马克思修正了果实成因的逻辑。不是说世界的发展一定要遵循一定的思想体系,而是说正确的思想体系一定要符合世界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在描述三大基本规律时,没有提出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黑格尔强调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灵魂,列宁提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平台上,运行辩证逻辑时,重点首先是从发展和联系的角度看问题,然后才是普遍规律的具体应用。也就是说,间接强调了对于三大基本规律的理解,必须采用联系的观点,不能分别讨论它们各自的内涵。三大规律合在一起理解是辩证思维,分开讨论理解是(www.isoyu.com原创版权)形而上思维。